近日,一场以“青年群体如何赋能新型社区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议事活动在新江湾城街道举行,市、区人大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和居民区书记代表齐聚一堂,共话青年与社区协同发展之路。这是该街道探索社会组织协商与人大协商融合参与机制的一次实践。依托“家门口议事厅”群众议事平台,街道正努力让青年从“社区过客”转变为“家园主人”。
01
新江湾城街道作为年轻的新型社区,呈现出 “四多一少”的鲜明特点:空间载体丰富,拥有尚浦中心、抖音新江湾广场等20个商务楼宇;创新企业云集,复旦微电子、千寻位置、上海技术交易所等知名企业扎根于此;科教文体机构密集,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等15所学校为社区注入活力;生态资源优越,38.17% 的绿化覆盖率和 11 条河道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老年群体相对较少,居民结构年轻化、高学历特征显著,街道整体老龄化比重约为20%,低于市、区平均水平。
“我们拥有大量高知识、高技能、富有创造力的青年群体,却常常困惑于如何让年轻人从‘社区过客’变成‘家园主人’。”座谈会上,一位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感慨引发共鸣。尽管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和生态禀赋优势,新江湾城社区仍面临着诸多“成长的烦恼”。社区活动与青年群体需求错位、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渠道单一、青年创意落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
议事会上,与会人员围绕资源整合、活动创新、服务优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旨在激发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性。
社会组织代表们提出了多项助力青年融入社区治理的计划:联动街道职能部门赋能青年社区干部成长、发掘社区典型案例打造“一台好戏”剧本展演。还有的提议依托新江湾城丰富的河道资源开展水上运动系列活动,将睦邻中心的共享空间改造为“青年议事空间”。
居民区书记们则抛出“订单”,希望社会组织能提供小区物业治理、法治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开发更加便捷智能的线上投票应用小程序等。
市人大代表、杨浦冰之融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王立夏指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作用重要,要有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建议带入企业运营意识,把自身优势放到最大,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
“以往社会组织传统的服务清单是否还能击中现在次元时代的年轻人?”杨浦区人大代表、善治社区党建工作室主任苏晓毅直言,她建议社会组织要突破传统服务边界,通过价值共创、制度赋能、多元参与实现“青年有舞台,社区有温度”。
据悉,下一步新江湾城街道将推动基层民主协商,让活跃在基层一线的社会组织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以灵活姿态激活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街道职能部门也将积极为社会组织赋能,共同拓宽青年融入社区治理的道路,实现青年与社区的共同成长、协同发展。
文字 | 毛信慧
图片 | 毛信慧 康佳鑫(实习)
编辑 | 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