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文章详情

华山医院汇全国同道,共话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药物反应诊治新进展

转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025-08-21 18:23:37

8月13-17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过敏和免疫(变态反应)科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药物反应诊治进展》学习班,为促进我国变态反应学科发展,提升过敏性疾病诊疗能力作出积极贡献。

在开班仪式上,华山医院副院长赵重波教授充分肯定了科室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从每年春季的"敏刚论坛"到夏季继续教育学习班,华山医院过敏和免疫科已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学术品牌。“能够将个人兴趣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是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幸福。”这番真挚的分享让在场学员深受触动。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主任委员程雷教授特别回顾了华山医院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历程: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变态反应学奠基人汪敏刚教授就在此创建了全国首个哮喘专科门诊;近年来,科室创新构建的"变态反应疾病多学科分级诊疗体系"成为变态反应专科领域建设的借鉴模版,并被纳入《健康中国战略之慢性病综合管理蓝皮书》。他表示,本次课程内容既系统全面又注重实践,希望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本次学习班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汇聚了国内变态反应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任委员程雷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恒教授、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王良录教授、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魏庆宇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兼过敏性疾病亚专业学组组长郝飞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变态反应)科负责人(主持工作)汪慧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金美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姜林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龚岚教授以及华山医院院内多名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进行授课。

学习班涵盖了25场理论讲座和3场实践操作课程,系统性地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全面变态反应知识框架。课程以《变态反应(过敏)发展简史》为切入点,逐步深入探讨了1-4型变态反应及2型炎症的基础机制。重点讲解了变应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变应性胃肠炎、食物过敏、过敏性紫癜、眼部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诊疗规范,此外,还介绍了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等罕见病的最新诊治进展。课程还探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试验指导原则、肠道菌群与过敏,以及变态反应相关的心理问题等热点议题。创新性地介绍了“互联网+AI个体化诊疗”新模式,为学员提供了前沿的诊疗思路和实践方向。课程特别安排了尘螨点刺试验、青霉素规范化皮试、光敏检测和皮肤斑贴试验等实践操作培训,旨在全面提升学员的临床能力。

专家精彩授课

向左滑,查看图片

实践操作教学

向左滑,查看图片

在结课仪式上,骆肖群教授诚挚感谢了授课专家的精心准备和学员们的积极参与。她表示,本次学习班为学科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希望以此为契机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持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知识更新与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本次学习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90余位临床医师参与,其中超过一半的学员来自上海以外的地区,包括内蒙古、云南、河北、福建、山东等地。学员既有来自三甲医院、外资医院的同道,也有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骨干力量,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占比超过40%。经过为期5天的学习,学员们收获颇丰,纷纷表示此次学习班紧扣变态反应学科前沿和临床需求,通过多学科的融合与交叉,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最新的诊疗知识。学员们对华山医院过敏和免疫(变态反应)科在加强业界同行交流、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以及推动我国变态反应事业发展的积极努力表示感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过敏和免疫(变态反应)科将持续推进专科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助力提升我国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文丨杨金

审核丨骆肖群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