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变干净了,保安巡逻勤了,现在说涨物业费,我们服气!”最近,家住梅苑一居的陈叔叔看着小区里的新变化,对刚通过的物业费调价方案连连点头。
在徐汇区凌云街道推进党建引领“满意物业”三年行动的进程中,梅苑一居、梅陇三村、兴荣苑等多个小区,通过党建引领,服务先行,破解物业费调价这一社区治理“老大难”,让“质价双升”从愿景变成居民家门口的真实感受。
“物业服务没见好,凭啥先涨价?”今年年初,梅苑一居刚透露出物业费调整的想法,居民群里就炸开了锅。这个建成于1993年的小区,有着73栋多层楼建筑共900户居民,物业费却十年未变。物价涨了、人工贵了,物业想提升服务有心无力,陷入“低收费—低服务”的恶性循环。
“居民反对的不是涨价,是‘只涨价不提质’。”梅苑一居党总支的思路很明确:先解决问题,再谈调价。党总支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组成“三驾马车”,带着党员、楼组长扎进居民中,把“要涨多少钱”的讨论,变成“大家最想改什么”的征集。收集到的诉求被一一列出,物业立刻调拨资源:保洁频次从每周1次增至2次,保安巡逻时段延长3小时,维修师傅手机24小时待命,车辆排队信息每天公示。居委干部还带着楼组长分片包干,小问题当场解决,大难题定好整改时间表——两个月后,居民投诉量下降近七成,把微信群里的“吐槽”变成了“好评”。
这样的“提质先行”策略,在梅苑二居的南块小区更显成效。让0.8元/㎡调价至1.2元/㎡,“三驾马车”先拿出实招:安保人员从6人增至9人,保洁员翻倍,80岁以上独居老人还能收到“物业+养老”免费服务包。当居民看到楼道扶手一尘不染,绿化带每天有人打理,最终81%的业主投了赞成票,如今缴费率更是升至95%。
兴荣苑居民区“物业费调价”方案计票现场
化解居民对调价的疑虑,透明公开和耐心沟通至关重要。兴荣苑居民区党总支在推进天秀苑物业费调价时,坚持党员骨干先“吃透政策”:业委会带着物业成本明细挨家讲,居委会干部把“服务升级清单”贴在每个单元门,楼组长用“算细账”的方式解释“涨3毛能多做哪些事”。2024年11月,方案以93.75%的参与率、70.9%的同意率通过,更让人惊喜的是,调价首年物业费收缴率就达85%。
梅苑二居北块则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公开物业收支明细,并组织老党员组成“邻里宣讲团”上门进行政策解读和情感沟通。春华苑小区依托党总支牵头的“红色议事厅”,召开了多达15场议事会,并组织居民参观已完成服务提质的小区,增强直观感受。居民的亲自参与有效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最终成功将物业费从1元/㎡调至1.4元/㎡,且实现了高达97%的缴费率。整个过程体现了“小步快走、稳扎稳打”的推进智慧。
“物业费涨了,服务能一直好下去吗?”这是很多居民的顾虑。调价成功仅是起点,长效治理仍需制度保障。为此,各居民区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机制,着力构建“质价相符、监督有力、沟通顺畅、预防在前”的长效格局。
梅陇三村居民投票汇总
梅陇三村党总支主动协调物业公司,选派党员骨干担任小区物业经理。这些“红色管家”既懂业务又有担当,成为连接党组织与居民、物业之间的“连心桥”、服务质量的“监督员”。同时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协商”,便于及时“唠家常、解难题”,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梅苑二居签订包含28项量化指标的物业服务协议,通过每季度公示服务“红黑榜”接受居民监督,让服务优劣一目了然。兴荣苑组建微网格长+党员+楼组长+志愿者宣传队,实行包干到户,化身政策宣传员,以及民情信息员和矛盾调解员,及时为业主答疑解惑,确保民主协商。
凌云街道多个居民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建引领是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核心关键。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有效统筹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同向发力,以透明消除疑虑,以诚意和服务赢得信任,再难的“敏感题”也能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共赢棋”。
记者:李芊
图片由凌云街道提供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