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申工社 > 文章详情

女子脚被扎伤没在意,半年后竟长出“癌中之王”!真相令人揪心!医生紧急提醒→

转自:申工社 2025-08-21 17:35:47

近日,

浙江一女子脚部意外受伤,

伤口反复不愈,

没想到竟发展成“癌中之王”!

相关话题还上了热搜引发热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女子脚被扎伤后不注意

半年后长出“小肉球”

今年2月,浙江杭州50多岁的王大姐(化名)在工地干活时不小心扎伤脚后跟,当时她不太在意,只是简单处理了下伤口。可一个多月过去了,小伤口却迟迟不愈,走路时还伴有疼痛,她就在药店买了点药膏涂抹,依旧没把伤口放在心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的伤口总是反复破溃出血,右脚脚后跟长出一个“小肉球”,范围还渐渐扩大,已严重影响生活。王大姐就这样足足忍了6个多月,直到连走路都成问题,她才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

医生根据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王大姐脚上的肿物不是普通的赘生物。这个肿物大小约3×4cm,局部破溃出血,表面皮肤隆起,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小。他判断这个肿瘤很有可能是黑色素瘤——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

果不其然,病理检查后,王大姐被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好在发现及时,经手术切除后,王大姐伤口恢复迅速,不过术后预防黑色素瘤复发转移仍是关键,目前她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让王大姐想不通的是,怎么一次意外受伤,就得了黑色素瘤呢?

黑色素瘤被称为“癌王”

与外伤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主任医师郭军介绍,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正常情况下,黑色素细胞在皮肤下均匀分布。如过度分裂增殖聚集成团,就成为黑色素痣,当这种分裂增殖失去控制时,就演变成为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因转移快、范围广,被称为皮肤肿瘤的“癌中之王”。

△图源:健康郑州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副主任、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主任陈勇表示,对于黑色素瘤来说,各个年龄阶段人群都可能患病,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黑色素瘤发病率并不高,但近年来发病率增长较快,是可能致命的皮肤癌。它的早期治愈率较高,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5%-10%

黑色素瘤多为肢端型

黑色素瘤主要分为肢端型、黏膜型、阳光损伤型和非阳光损伤型四大类。其生长部位比较广泛,可出现在手、脚、指甲、趾甲等,此外还可以累及鼻腔、口腔、肛门等部位。

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行为现状调研白皮书》披露,根据调研,国内肢端型黑色素瘤占比最高,达到51%

△临床上接诊的恶性黑色素肿瘤患者

图源:潮新闻

外伤与黑色素瘤密切相关

外伤是肢端黑色素瘤最明确的诱因之一,受伤、反复刺激或长期炎症可能诱发细胞癌变。此外,对于“痣”的不恰当处理或摩擦、抓挠,也很有可能引起色素痣恶变。

△图源:生命时报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整形外科)科主任李金晟表示,黑色素瘤早期可能表现为局部颜色改变(如黑斑)、轻微隆起或溃疡,容易被误认为是外伤后的淤血、结痂或感染。尤其是肢端型黑色素瘤(如足底),患者可能未重视,直到溃疡持续不愈或扩大才就医。

因此,任何持续不愈的皮肤病变,尤其是足底、手掌等部位,一定要尽早就医,千万别硬撑。

预防黑色素瘤

从这3方面入手

李金晟表示,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劳动保护及时正确处理各种外伤消除长期不愈的皮肤慢性炎症避免长期接触紫外线,这些都是预防黑色素瘤的重要措施。

正确处理外伤

如果皮肤受到外伤,参考以下急救步骤——

①清创: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把伤口内污染存留物或表面的杂质冲洗干净。

②消毒:对伤口清创后,涂抹碘伏等消毒药物,防止伤口感染。

③止血:如伤口较浅,只是局部少量出血,可用碘伏对消毒后的伤口按压止血。必要时前往医院,由医生对伤口进行处理。

④观察:如伤口迟迟不愈合,或出现肿胀、化脓等情况,甚至皮肤损伤部位长出“黑痣”,需及时就医。

避免紫外线暴露

防晒是预防黑色素瘤的关键一步。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外出,如必须外出,建议做好防晒,如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太阳镜、穿防晒衣、打伞等。

医生提醒,任何人都可能得皮肤癌,但有些情况下风险更高,曾被晒伤的人更易患皮肤癌

识别早期恶变症状

对于身上的痣会不会病变,可根据早期黑色素瘤检测的“ABCDE”法则初步判别。(需注意,该方法并非100%准确,只能作为初步参考,最好还是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

点击可查看大图↓

△图源:健康郑州

绝大多数色素痣为良性,除影响外观外,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日常仍需密切观察其变化,尤其是手部、脚部常易受摩擦的部位。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国家应急广播、杭州市一医院、生命时报、健康郑州、中国新闻周刊、潮新闻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茅轶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