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水务海洋 > 文章详情

以案释法丨严查混排护碧水,重罚违法守清流——某物业公司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行政处罚案

转自:上海水务海洋 2025-08-21 17:14:4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作为一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水务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至关重要,上海市水务海洋执法部门秉持着守护一方水域的坚定决心,在水利、供水、排水、海洋四大行业执法工作中砥砺前行,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维护水务海洋领域的秩序稳定向好。同时,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坚持处罚与教育双管齐下,强化以案释法的警示教育作用,力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现选取一批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某物业公司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

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行政处罚案

案由

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

案情简介

2024年7月2日,执法人员在宝山区开展执法检查时,发现当事人上海某物业有限公司宝山区殷高西路某号的雨水排口内晴天有水流动,涉嫌实施了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的行为。2024年7月19日,执法人员向当事人送达了法律文书,要求其立即停止向雨水井内排放污水的违法行为并落实整改。

2024年8月8日,执法人员在对当事人的整改工作进行复核时,发现其雨水管道内仍然存在污水流动且散发较大臭味的情况。当事人表示因整个地块内雨污水管网很长且涉及单位繁杂,排查混接点位和整改均存在较大难度,未能及时找到所有混接点位进行整改。鉴于当事人未能在责令改正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上海市水务局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对其作出“警告并罚款人民币贰拾万元”的行政处罚。

违法危害性

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是一种对水环境影响明显的违法行为,其导致的危害后果不可逆,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污染自然水体:雨水管网设计目的是收集并排放雨水至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若污水进入雨水管网,污染物将直接进入自然水体,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崩溃;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污水通过雨水管网渗漏或溢流进入土壤,污染物(如石油类物质、重金属)长期积累,破坏土壤结构,并通过渗透污染地下水,修复成本极高;

管网系统受损:污水中含油脂、悬浮物等易在雨水管道内沉积,造成堵塞;酸性或腐蚀性废水加速管道老化,导致破裂风险;

城市内涝风险增加:污水混入雨水管网后,管道流通能力下降,雨季排水不畅,加剧城市内涝,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财产。

案件启示

雨污混排违法行为不仅破坏水环境,也是城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本案中当事人存在的雨污混排违法行为与其负责的项目存在历史遗留和施工不规范等因素相关,企业应认识到雨污混排的危害性,及时排查整改,避免因逾期不整改而受到经济处罚。执法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管执联动、动态复核的机制,在行政处罚基础上,通过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完善管网管理等方式,实现“以罚促改”,既维护法规严肃性,又助力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法条链接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二十条: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或者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水务海洋执法部门提醒,在从事相关涉水重点行业、重点活动的同时,一定要提前学习知悉相关涉水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避免在无知无畏中违法,更要杜绝侥幸心理而故意违法。鼓励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监督,可通过“上海水务有奖举报小程序”或者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举报。

执法总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