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崇明七旬老人的晚年生活,忙得不亦乐乎~

转自:上海崇明 2025-08-21 16:42:17

“哈哈,将军,没招了吧!”下午2点,港沿镇鲁东村友南舒心苑睦邻点内热闹非凡,老人们或摆开棋盘对弈,或看电视闲坐聊天,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年过七旬的陆松平是睦邻点负责人,他早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大门,把睦邻点收拾得干干净净,闲暇时周边百姓都喜欢来这里喝喝茶,聊聊天。“陆书记人很好的,总想着为村里做点事情。”说起陆松平,熟悉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热心的退休老干部,为人谦和、热心助人,全心全意为百姓做好事。

腾出老宅建立“睦邻点”

陆松平,原崇明县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2016年退休后,一直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现为上海星级志愿者、崇明区“瀛洲晚晴”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队长、区文化旅游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陆松平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来最朴实的心愿。2017年,当传来基层要开办睦邻点的消息时,他就觉得这是好事情。于是,他不仅腾出了老宅的房屋,还添置了热水壶、纸巾等便民用品,在村里和各方支持下,睦邻点正式成立,取名“舒心苑”。

记者来到“舒心苑”睦邻点采访时,正是酷暑。村里主干道上行人寥寥,但走近这处睦邻点,远远就听见了阵阵笑声。在老宅中,约60平方米的房屋内摆着五张木质四方桌,20余名老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有说有笑。“平时人气很旺,我们都喜欢来串门‘噶三胡’。”一位村民说,陆松平总是把睦邻点打扫得干净整洁,为前来活动的百姓打造舒适的环境,夏日他还在这里备好大麦茶,供大家泡水喝,“太周到了。以前我很少喝水,现在逐渐爱上了喝茶养生,身子骨都轻快了!”

“大伙儿互聊家常、看书下棋,或者在附近的健身广场锻炼身体,惬意得很。”苏老伯是睦邻点的“铁杆成员”,他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是鲁东村,就连隔壁村,还有隔壁的向化镇,都有人专门赶来。”

“外公的车就像一辆特别的公交”

邻里之情不只在“小屋”。在日常生活中,陆松平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杜老伯是鲁东村村民,平时一个人在家,孤苦无依,前几年双腿患有脉管炎,下肢皮肤溃烂,生活很是困难。陆松平得知后,接上他向医院驶去。经检查,杜老伯需要手术治疗,一听到“手术”两个字,老人面露难色:家庭经济困难,实在无力支付这笔费用。陆松平了解情况后,伸出了援手,带头捐助1000元医药费,并动员亲友一起资助。当他把大家的爱心款交给老人时,老人的眼眶湿润了。之后,他还隔三差五去探望,经常慷慨解囊送物送关怀。

“能帮一点是一点。”这些年,他帮的远远不止“一点”。在邻里们看来,陆松平总能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和可以做好事的机会。见到困难群众家中液化灶坏了,他自掏腰包买来一副送过去;村里一位残障人士突发不适,头昏眼花,他知道后立即驾车送其就医;了解到云南临沧困难儿童的处境,他动员家人一起参与帮扶。

“我父亲一直教育我们要乐善好施,为社会多作贡献。”陆松平的女儿回忆,在她小时候,邻居要是缺点油盐酱醋,他常会顺便帮忙买一些,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爱找他商量,有了矛盾,也爱找他评评理。自打女儿记事起,乡亲们有需要的时候,陆松平总会去“搭把手”。

就连陆松平的外孙女也打趣道:“外公的车就像一辆特别的公交车,经常接送需要帮助的人,为邻居们提供便利。”

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小事,陆松平就是这样一位热心肠。他退而不休,默默奉献,从不求回报。”村民们这样评价说。

退而不休的不仅仅是陆松平。这些年,舒心苑睦邻点的打造不仅让村里老人有了更多交流的平台,也促进了邻里和谐互助。独居老人日常探访、义务理发、政策宣传……在陆松平带动下,村里大小事都能看到睦邻点老伙伴活跃的身影,他们踊跃当起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乡村振兴的“助理员”、矛盾协调的“调解员”,通过志愿服务、互帮互助等,让需要帮助的老人得到陪伴和关爱,让睦邻点成为老百姓充满幸福的“爱的家园”。

记者:季佳倩;摄影:马艳(实习)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