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绿色青浦 > 文章详情

一起3000余万元诈骗案告破,青浦区检察院以全链条履职护航求职路

转自:绿色青浦 2025-08-21 14:23:06

毕业季叠加暑期,网络招聘成为求职首选,但“零门槛高回报”的话术背后,潜藏着“招聘—转培训—套费用”的陷阱。近日,青浦区人民检察院“青朗・K”网络空间站的检察官们办理的一起“招转培”诈骗案,不仅彻底揭开了虚假培训背后的完整犯罪链条,更通过全流程司法介入,为守护求职者合法权益筑起了坚实的法治屏障。

一场针对求职者的精心围猎

2024年4月,公安青浦分局将一起诈骗案移送至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案件中,多名被害人称在热门求职平台看到“零基础视频剪辑兼职、一单一结、时间灵活”等信息,被引导添加“招聘专员”的联系方式,对方以“能力训练”为名推销高价线上课程,称“完成培训即可对接大量兼职”。但缴费后求职者却发现,所谓课程仅是基础软件教程,承诺的订单也从未兑现。当受害者提出退费要求时,对方要么以“已学课程需扣费”为由拒绝,要么要求支付违约金。

随着侦查深入,一个组织严密的诈骗团伙逐渐浮出水面。主犯方某某等人自2022年3月起在浙江等地注册多家公司,租用高档写字楼、统一着装营造“正规企业”形象,组建百人团队。这个团伙围绕骗取培训费展开运作:市场部在各大平台投放虚假广告引流;客服部冒充“招聘专员”诱导缴费;培训部以粗糙视频应付学员;售后部专门处理退费投诉并拖延推诿。

该团伙套路迷惑性强:首先,他们通过技术手段伪造大量“学员接单收益截图”,谎称为学员提供稳定单源;其次,客服会对不同群体展开差异化话术攻势。比如,对经济拮据学生强调“分期月供低、接单可覆盖”,对急于赚钱的宝妈承诺“优先派单、在家可做”等;最后,当学员提出质疑时,他们会以伪造“成功案例”聊天记录、群内“假单”等手段增加可信度。在两年多时间里,该团伙骗取全国20多个省市被害人钱款达3000余万元。

全链条履职,精准打击犯罪

面对涉案人数众多、犯罪手法隐蔽、跨区域作案等复杂情况,“青朗・K”网络空间站的检察官们充分发挥对网络犯罪的专业研判能力,秉持“早介入、早引导”的工作思路,从案件侦查阶段就深度参与。

在案件侦查阶段,检察官就随同公安干警深入一线,围绕案件定性、证据收集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并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讯问重点、下一步侦查方向提出明确建议,为案件侦查指明了方向。

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通过比对聊天记录、银行卡流水、网盘数据等证据,精准甄别团伙的组织架构和分工,防止嫌疑人以“不知情”“未获利”为由逃避责任。

最终,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方某某等28人提起公诉,法院判处其13年至1年9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至3万元不等,对此类犯罪形成有力震慑。

司法护航,筑起就业防骗墙

“青朗・K”网络空间站的检察官们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不仅注重办案打击,更重视源头治理与普法宣传。检察官结合本案特点,深入剖析了“招转培”骗局的典型特征:这类骗局通常以“高薪低门槛”为诱饵,通过虚假承诺将“招聘”转化为“卖培训”,再以“培训贷”套牢求职者,本质是披着就业外衣的诈骗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核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本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远超“数额特别巨大”标准,主犯因此受到严厉惩处,这也体现了我国法律以及司法机关对涉众型诈骗的打击决心。

检察官提醒广大求职者:

1.要警惕“零要求高薪”陷阱,任何正规工作都有相应的技能和经验要求,“无须经验、轻松月入过万”的信息往往暗藏骗局;

2.要坚决拒绝“先交费后工作”,正规用人单位绝不会以“体检费”“培训费”“保证金”等名义向求职者收取费用,凡是要求提前交钱的,都可能是诈骗。

3.要仔细核查企业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裁判文书网等平台,查询公司的注册信息、经营范围、涉诉情况,避免被“空壳公司”蒙骗;

4.要注意留存证据,在求职过程中妥善保存招聘信息、聊天记录、合同协议、付款凭证等材料,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劳动监察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法治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网络犯罪新形态层出不穷,严重扰乱社会就业环境。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发挥“青朗·K”网络空间站专业优势,以更精准的司法打击和更有效的治理,坚决斩断伸向民生的黑手,为区域就业安全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法治力量和保障。

记者:朱泽敏

摄影:朱泽敏

编辑:朱人杰、杨乐迪(实习)

责任编辑:孙晨(首席)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