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长征医院携手创新,构建起“全专联合、分级诊疗”的康复诊疗新模式,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看专家、做康复”的全链条健康闭环,让患者尽享健康福祉。
60岁的朱老伯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多年来,他被腰椎管狭窄问题折磨,间歇性跛行愈发严重,每一步都走得痛苦不堪。
得知家门口的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康复病房后,他毅然选择在此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在长征医院顺利完成,术后第四天,朱老伯便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开启个性化康复治疗。
令人惊叹的是,不到40天,长征医院专家复查时发现,朱老伯康复效果显著。肌力从3级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如今已能独立行走,足内翻也明显改善。通常情况下,要恢复到这种程度需要3个月的时间,朱老伯的快速康复,离不开社区康复团队的悉心照料。
康复技师张和每天准时出现在朱老伯病房,从日常推拿按摩,到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训练,再到专业手法放松胫前肌促进血液循环,每一步都耐心细致。术后两周,张和还为朱老伯定制了功率自行车训练计划,从腿软无力到轻松完成30分钟训练,朱老伯的身体状态日益好转。“现在走路脚不麻了,和手术前判若两人。”朱老伯感慨万千。
康复医师们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在长征医院专家团队指导下定制个性化康复计划。以朱老伯为例,康复团队制定了精确到周的多维度肌力重建计划,涵盖多个阶段,这些专业手段是患者和家属在家难以完成的。
对于转到社区医院康复的患者,长征医院专家团队全程跟踪关注。长征医院骨科脊柱微创病区副主任医师石长贵询问朱老伯康复状态后,建议下一步将康复重点放在肌力锻炼和自主行走上。他解释,神经恢复是渐进过程,术后到联合病房康复治疗,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指导,更有利于神经恢复,这体现了“全专联合、分级诊疗”策略的成功。
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设立半年多来,众多患者受益。患者以更短时间、更专业手段实现康复,不仅自身重获健康,家庭也受益匪浅。这一模式通过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协作,让患者无需辗转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诊疗与康复服务,实现了从治疗到康复的全链条健康闭环,为深化医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也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一天狂卖数千只!“绿墩墩”出街,甜似初恋、酥到掉渣
2. 心理疗愈小锦囊丨深挖“受气包”行为背后的恐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