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贤区奉城镇这片充满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的土地上,洪西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史的光辉与现代的魅力。这里不仅是龙华革命烈士李主一的故乡,更是集红色传承、非遗文化、田园风光与产业兴旺于一体的奉城镇首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红色精神铸就烘炉初心之地
洪西村,这片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土地,是革命烈士李主一的出生地与故居所在地。李主一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笼罩上海时,他与刘晓等人来到奉城,创办了私立曙光初级中学,以此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在此基础上,奉贤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共曙光中学特别支部成立,李主一担任组织委员。随后,中共奉贤县委员会成立,他担任组织部长。李主一常带领师生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和识字班,宣传革命。1928年3月,李主一在赴上海送信途中不幸被捕,同年6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于龙华看守所,年仅28岁。
为铭记历史、致敬先辈,洪西村以李主一的诗句“布置洪炉铸少年,年年春夏诵和弦”为理念,精心打造了洪炉场馆,不仅是对红色历史的深情铭记,更是对革命先辈的至高敬意。走进洪炉,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过往。
一楼以李主一生平列展为主,同时打造“洪炉课堂”,复原曙光中学建校时的课堂布局陈设。参观者在此跨越时空,重温历史事件、探索红色基因,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源泉。二楼则深入挖掘奉城本土厚重的文化内涵,以奉城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和未来之路为主线,彰显奉城红色文脉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三楼以开放空间增设奉城刻纸、木雕等非遗文化传承展示区,同步展出洪西村百姓捐赠的老物件,通过非遗作品实物展示、手工体验、研学沙龙等多元表现方式,为参观者呈现动静结合的灵活空间。此外,洪炉与中国邮政联合制作“未来‘心’城”系列明信片,设置奉城特色印章打卡体验区,让参观者在感悟历史境遇和体会时代变迁中,迸发情感共鸣。
洪炉展示着红色文化与革命历史,更是一个砥砺初心的实践阵地。它将激励更多奉城人在这里汲取力量,坚定信仰,努力成为红色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引领者。
田园诗意与产业齐腾飞
如今的洪西村,不仅有红色文化这一“灵魂”,更以非遗文化为韵,以田园风光为底,以产业兴旺为支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中心一港穿村过,港东民居港西田。”洪庙港悠悠穿村而过,似一条丝带,串联起洪西村南北两片广袤的优质耕地。错落有致的自然村落坐落乡间,江南田园的古朴雅致与新田园村居的灵动活泼在此交融,每一处庭院都藏着村民们的生活逸趣。漫步村中,洪炉、洪船、洪客厅等特色建筑错落有致,每一处都承载着村民们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故事。
奉城木雕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洪西村添上了一抹浓郁的人文色彩。徐华兵是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巧手下,一块块质朴的木材幻化成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无论是传统的建筑、花鸟、人物,还是紧跟潮流热点的哪吒、“天命人”等艺术形象,都在他的刻刀下变得栩栩如生。近年来,洪西村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非遗木雕工作室升级为数字化校外实践基地,村校合作开展木雕艺术展和手作体验活动,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重焕生机。
产业兴,则乡村兴。洪西村广泛种植“美谷2号”优质水稻,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正在建设中,乐田大米、洪田汐食等品牌农产品在市场上备受认可,从田间到城市餐桌的渠道日益畅通,品质和口碑不断提升,发展成果正在一一显现。
现代乡村服务业的蓬勃兴起,更是为洪西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乐田SOHO”社区打造的三园一体自然基地,融合创业、生活、休闲等功能,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样板;菡萱美町艺术社区融合现代乡村主题IP、艺术产业等元素,致力于打造城市微旅游度假目的地;洪客厅积极展销本地特色产品,借助互联网营销,推动乡村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洪船里开设的“花田小院”咖啡店,将乡野间的纯粹与质朴融入咖啡之中。“90后”店主王媛是奉城本地人,“咖啡治愈了我在工作中的疲惫心情,我想把这份放松感带回家乡,让咖啡的温度和松弛氛围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王媛表示,彼时恰逢洪西村正在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里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文旅项目,洪船作为乡村振兴的成果之一,已经完成整体改造,王媛几乎是“拎包”就能开店。
洪西村还积极探索增收路径,有效整合空间资源,流转农田、盘活闲置农宅,新增集体建设用地,为发展积蓄强大势能。伴城伴农实业、上海熙图公司等一批优质社会投资项目纷纷落地,带动就业岗位增加,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共享发展成果。
未来,洪西村将继续在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传承,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这片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土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续写乡村振兴的和美篇章。
文:陈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