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丰大厦(南楼)改造前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解难题
2018年,兆丰大厦(南楼)业委会刚成立时,面临的是账上无钱、还欠着5000元电费、连保安工资都发不出的困境。更棘手的是,原物业突然撤离,让这栋建于1993年的外销房陷入“无人管”的混乱局面。党员王惠国“临危受命”被业主推举为业委会主任,带领业委会成员们以担当精神带头自掏腰包,共同垫付欠款解决燃眉之急。
随后,业委会成员奔波于周边多个小区,深入物业办公室打听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和应急处理能力,还与其他小区业主交流真实口碑,最终选聘新仙崖物业公司,并创新采用酬金制——物业仅收取固定酬金,小区公共收益和支出全透明,业主能直接监督资金流向。“钱花在哪、花了多少,大家都看得见,才会放心。”这一模式把保洁频次、安保巡逻等服务标准明确写入合同,物业按约定服务拿酬金,业主不满意可调整,很快小区楼道变亮、垃圾得到及时清理,服务赢得业主信任。
物业公司进场后,业委会着手对这个已经建成30多年的外销房进行更新。这时,居民反映较多的电梯老化就成了最先要解决的安全隐患——启动时晃动、停靠时异响,偶尔还会“卡壳”,老人小孩上下楼总捏着一把汗。更麻烦的是,大厦作为外销房没有维修基金,更换电梯的费用需100户业主集资,且还有业主定居国外,联系难、意见统一难。
业委会没有退缩,成员们带头挨家挨户上门沟通。面对犹豫的业主,余雪芳耐心讲解老旧电梯的安全隐患;对资金问题不放心的业主,她一趟趟跑,有时一户要上门五六次,从资金筹集细节到使用计划、后续监督,都掰开揉碎了反复解释,业主白天不在家就晚上登门,态度始终温和真诚。
那段日子,整个业委会从清晨奔忙到深夜,脚下磨出泡、嗓子喊沙哑也没人退缩,最终100户业主齐心凑齐款项。在电梯品牌选择上,有业主提议沿用原品牌,业委会反复比对参数、打听口碑后采纳建议;施工队选择则更严谨,逐一实地走访查看资质、核查案例、沟通细节,筛选出靠谱队伍交由业主投票。2018年底项目启动后,王惠国和许建明成了工地“常驻嘉宾”,电梯材料半夜进场就半夜守在现场核对型号、检查质量,2020年9月底,两部新电梯顺利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业主“心头大患”。
精打细算,盘活资源促发展
老小区改造需求多但资金有限,业委会主动扛起“精打细算”的责任,通过多种方式盘活资源:2020年向长宁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申请到维修资金补建;出租公共空间增加年收入;发现物业办公室租金高昂后,和物业商量将其挪到一楼放信箱的小房间,把业主信箱统一搬到长宁路入口大厅,既不影响美观又节省费用。“账户里有了余钱,就能为小区做更多事。”王惠国说道。
因开源节流有方,业委会成立第一年就有了盈余,随后多次讨论后,用这笔钱装修楼道公共空间,更换吊顶、重装照明,环境焕然一新,风格获居民的好评。
此后,业委会还对老化的楼道消防设施启动更新工程。大家事事亲为、精打细算。高鸿亮常骑着自行车辗转不同厂家,一家家比对、一次次洽谈,最终敲定各方满意的设备厂家;安装时,面对业主“高层装喷淋系统”和“装烟感报警器”的不同想法,业委会坚持“不能一刀切”,尊重每个单元的选择,让安全守护更合居民心意。
2022年,业委会留意到不少居民希望在家门口锻炼的需求,于是第一时间向华一居民区党总支反映,提议设立小区健身点。党总支迅速响应并向街道申请“家门口工程”支持,2023年项目顺利落实——选址曾堆满建筑垃圾、环境杂乱的小区门口,在业委会规划推动下安装健身器材,让脏乱角落蜕变成居民锻炼休闲、商议小区治理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小区污水管道因使用年限久,不少路段老化凹陷,导致排水不畅、频繁堵塞,还需反复抽粪清理,下雨时积水与凹凸路面叠加让通行困难。业委会研究后,决定同步启动污水管道改造与路面重铺工程。施工期间,王惠国和许建明每天清晨7点就守在现场,关注着材料质量和铺设工艺,“大家集资不容易,不能坏了好事。”如今,坑洼路面变平整,居民走路、推车无需再“小心翼翼”,业主感慨:“以前路过都得绕着走,现在成了咱小区的‘小公园’,多亏了业委会!”
从最初被质疑“能行吗?”“别走过场!”,到如今收获这么高的业主满意度和物业费收缴率,兆丰大厦(南楼)业委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其在小区治理中的重要性——它既是业主诉求的“传声筒”,也是多方利益的“协调者”,更是社区发展的“规划师”。面对质疑,业委会始终敞开大门听意见,公开每一笔账目,方案不妥就反复修改直到多数业主满意,电梯焕新、楼道翻新、消防升级、路面平整、健身点落地等看得见的变化,让质疑声变成支持声,有业主坦言:“现在看到小区的变化,主动缴物业费是应该的!”
也有居民特意写下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认可:“电梯换得安心,消防修得放心,楼道改得舒心,路面铺得顺心,健身点建得暖心,多亏了业委会这班人。”
去年,兆丰大厦(南楼)业委会换届选举圆满落幕,这一届业委会成员几乎全员留任,新一届业委会顺利成立。对业委会而言,连任不是终点,而是“再出发”的起点。业委会投入新的工作,正细致讨论外立面改造、地下室污水管改造等工程。“业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方向。”王惠国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兆丰大厦(南楼)的故事,也正朝着更温暖、更宜居的方向继续书写。
图片由华阳路街道提供
撰稿:李媛媛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