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简·爱》不谈爱?这场讲座聚焦她的“钱包”与“头脑”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21 10:29:32

谈及女性独立主题作品的里程碑人们总会提到一部世界名著——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勇敢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形象让无数读者为之动情感叹,而该书对女性主义、社会现实等各种问题的思考,又为后世留下了广泛的讨论空间。

近日,作为杨浦区图书馆“YOUNG书房”中“欧洲之窗”系列活动之一,特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周小进开启讲座导读,与读者共同重温名著《简·爱》,围绕19世纪英国女性的“财”与“才”,展开了一场趣味盎然的探讨。

此次讲座的重点并未聚焦简·爱的情感故事,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简·爱的才智表现与经济状况上。现场,周小进老师主要以小说文本片段举例,以其他文史材料和人物言论为辅助,探讨了这一议题。书中的简·爱热爱读书、富有主见,且善于观察和洞悉他人心理,周老师通过梳理多组人物交锋的对话,展现她高度的理性思维与独立判断能力。

19世纪的英国社会对女性外貌仪态的关注要超过对内涵品格的关注,相比之下,简·爱似乎“聪明但不够可爱”,但正是这份智慧,成为她与罗切斯特的共同点和情感基础。周小进表示,小说对理性精神的凸显,还可以延伸至更深层次的社会研究,比如《简·爱》既迎合又挑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秩序和道德判断。

在讨论简·爱的“财”时,周小进先简要介绍了当时制约女性经济地位的制度背景,比如长子继承制、从夫制、不动产限定继承等,并提到《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这两部相近时代的文学作品,将其中数据与恩格斯1845年进行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调查进行了横向对比,直观呈现出19世纪英国不同阶级间的收入差距,以及男女财富地位存在巨大悬殊。

在这样的背景下,简·爱能成为一个打动读者的独立女性形象,离不开她对待财富的理性态度。尽管小说在情节处理上存在些许不足,对女性出路与前途的看法也带有一定矛盾,但由此引发的关于女性独立内涵的讨论却经久不息。这些讨论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演化出全新解读,值得每一位读者深入探究。

整场讲座生动有趣,台下读者们听得津津有味,频频传出笑声与掌声。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聆听,线上直播更收获了数万次点赞与分享。在文学和历史的互证之下,人们得以借由小说了解一段社会历史,依托虚构人物思考当下的价值判断,这是经典阅读的魅力所在。未来,“欧洲之窗”项目也将继续开展外文名著导读活动,与读者一同去发现文学经典中的宝贵启示。

文字 |汤顺佳

编辑 | 奚宇轩 查艺宁

通讯员 张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