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杨浦公园好热闹,大家在“碳”索啥?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20 17:26:3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杨浦公园党群服务站“‘碳’索绿色杨浦 ‘森’活美丽家园”为主题,开展了一场集科普、体验、创作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活动通过“生态教育+互动体验+青年创新”三维模式,吸引了百余人共同参与,大家亲身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

现场,环保知识宣传、垃圾分类投递游戏、可回收竹节人制作、环保艺术品展示等丰富的活动专区有序分布排列。在环保知识宣传区,志愿者借助“9个‘不要’+10个‘我要’”口诀,向居民传授了不少生活减碳技巧,例如将空调设定为26℃、利用旧物开展二次改造等。市民张女士直言:“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让我一下子记住了好几种节能方法,很实用!”

“过期药品属于什么垃圾?”“玉米棒应该分在哪一类?”……在垃圾分类投递游戏区,由海桥保洁分公司党支部设计的互动游戏吸引了老中青三代人的积极参与。党员志愿者们用自编顺口溜,帮助老人记忆分类口诀:“药丸灯管都有毒,红色桶桶是归途。”许多老人越背越熟,齐声背诵,欢声笑语不断。

绿化知识问答和林长制宣传区,成为了生态意识培育阵地。“杨浦区绿化覆盖率是多少”等本土化题目引发了市民的思考。来自控江初级中学初一的生态文明小志愿者们不仅协助开展问答,还创作了生态文明手抄报,用生动的图画和文字,展现自身对绿色生活的理解。

动手时刻

在多功能厅内,在生态文明“一日站长”花卷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利用回收竹材边角料,制作起了可操控的竹节人,通过穿绳、组装等步骤,将废弃材料转化为环保玩具。活动现场还特设“竹武士擂台”,邀请亲子家庭分组竞技,竹节人碰撞的清脆声响与孩子们的欢呼交织,生动诠释了“变废为趣”的低碳理念。

用废玻璃瓶制作的“莲花烛台”、旧书制作的“书灯”……服务站长廊里,一场上海出版印刷专科高等学校的环保创意展正在进行,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停留欣赏。该校数字媒体技术系学生杨倩倩介绍道:“我用近百页纸制作的《书灯薪传》,就是想通过传统媒介的颠覆性再造,延长纸质载体的生命周期,让单件作品减少约1.3kg碳排放,让环保行动兼具美学价值与文化深度。”

活动尾声,控江初级中学的志愿者们将自制的生态文明主题手抄报进行了宣传展示,这些手抄报涵盖了从垃圾分类到节能减排的多个环保主题。

据了解,本次活动通过“政-校-社”三方联动,以竹节人手工还原传统智慧,用青春创意大赛激活绿色动能,旨在让绿色发展成为杨浦居民的行动自觉与生活习惯。杨浦公园党群服务站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一日站长”机制,把全国生态日的阶段成果转化为常态化生态教育,让杨浦居民在“变废为宝”的日常实践中,共同绘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

文字 | 汤顺佳

编辑 | 奚宇轩

图片由杨浦公园党群服务站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