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今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民营经济“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同等保护”的制度框架。7月29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进行了一审,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询对立法意见建议。
8月19日,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南京东路街道、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黄浦区工商联,联合举办《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立法建议征询会。围绕破除市场准入隐性门槛、完善公平竞争环境等热点、难点问题,直面立法部门,建言献策。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常江、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红出席。
开门立法,让“金点子”搭上立法“直通车”
据了解,在举办本次立法建议征询会之前,黄浦区人大法制委已通过该区探索建立的“五位一体”立法参与机制,广泛听取了政府部门、司法部门、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专家智库的意见建议,经汇总整理,形成200多条立法修改建议,上报给了市人大立法部门。
为了此次立法建议征询会,各位民营企业家、商会代表、人大代表和专家代表前期做了深入调研和精心准备。在座谈会上,大家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直接面对立法部门,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提出了近百条高质量、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条例(草案)》强调,破除市场准入隐性门槛,维护公平竞争。区人大代表邵万权、曹志龙分别从法律专业视角出发,建议强化公平竞争审查与细化审查标准,同时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市人大代表朱柯丁与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则聚焦破除市场隐性门槛和优化政策支持。朱柯丁提出,建立负面行为清单等建议,朱建弟则建议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方向,以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豫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谨希望,“破除隐性门槛的工作能够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进一步推动条款落地。”她建议,将规制的范围拓展到资质许可、金融支持、产业支持等其他高频领域,将禁止变相增设审批条件、歧视性技术指标等典型情形列入条款。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龙陈作为专业人士代表,一口气提出了13条专业性很强的修改完善意见。
针对破解融资难题、落实普惠金融、优化征信服务、支持民企创新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护航民企“走出去”、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强化司法服务保障等热点问题,风领新能源公司董事长申超、恒源祥集团董事长陈忠伟、蚂蚁科技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监张寒、上海新联玮讯科技发展公司董事长林卫慈、上海吉晨卫生后勤服务管理公司董事长黄晨、爱士惟科技股份公司常务副总裁赵茜、倍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旭江等民营企业家也是畅所欲言,积极碰撞“智慧火花”。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常江充分肯定了本次立法建议征询会的积极意义,高度评价民营企业家、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士对进一步修改完善《条例(草案)》所提出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他表示,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修改完善建议,使民营经济立法更能载满民意,更加符合上海实际。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红认为,这次许多民营企业家直接面对立法部门,面对面提出意见建议,很有意义。她要求,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广泛、更直接、更真实地汇聚不同群体的“民情民意”,形成立法建议的“法言法语”,打造立法参与的“民意连心桥”和“立法直通车”。
本次立法建议征询会的成功召开,为《条例(草案)》更充分吸纳民意,更广泛汇集民智,更契合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区人大将进一步通过“法治会客厅”“财经议事厅”等议事平台,畅通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建言献策渠道,持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为民营经营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记者 / 王月华 袁霖(实习)
编辑 / 孙冲
图片 / 庄时鸣(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无需大动干戈,“适老化微改造”守护长辈记忆
2. 别再说相机没用,懂的人都在为这份热爱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