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旨在落实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我国水利工程体系(包括水库、堤防、水闸、灌区、泵站、调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通过推进标准化管理,可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工程安全,同时提升管理规范化、智慧化水平,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浦东新区纵横交错的水系网络中,一座座水闸如同城市水系的“智能开关”,守护着浦东防汛安全和水资源调配。浦东新区积极响应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号召,在科学统筹下持续推进区管水闸及行业中型水闸的标准化管理创建,在各级水务部门、技术专家、一线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完成17座水闸标准化创建,实现工程运行安全和管理效益双提升,共同绘就“智慧水闸”管理新蓝图,交出了新时代治水惠民的优异答卷。 2022年 浦东新区将白莲泾泵闸作为标准化创建试点工程,深入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从工程实体提升与标准化台账两方面落实标准化管理,同时新建白莲泾泵闸BIM模型系统,建设浦东新区水闸可视化监管平台,促进水闸管理向智能化、集约化、可视化转变。白莲泾泵闸先后通过了区级、市级标准化管理评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范本,为后续全面推广水闸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 白莲泾泵闸设施设备 白莲泾泵闸BIM系统建设 2023年 稳步推进,实现规模化推广 在白莲泾泵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浦东新区继续推进小黄浦泵闸、芦潮引河水闸、东沟船闸三座区管水闸与江镇河出海泵闸一座行业水闸的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通过新增标识标牌、升级改造设施设备、制定标准化管理手册等工作,从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和信息化建设五方面,实现了水闸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形成了可复制的管理经验,标志着水闸标准化管理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标准化管理手册 标识标牌 标准化规范后水闸设施设备 2024年 2024年,水闸中心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发力,加快推进12座水闸市级标准化创建和白莲泾泵闸部级标准化创建。结合各水闸的特点和管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漏点,水闸中心优化工作制度,编制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梳理标准化管理台账,理清管理事项、确定管理标准、规范管理程序、科学定岗定员、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评价,同时落实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在线监管和预警预报水平,全面提升水闸管理水平。 创建过程中,水闸中心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策略,邀请专家指导创建工作,前往已创成水闸汲取先进经验,有效提升标准化管理“软实力”。 专家指导标准化创建 学习考察 浦东新区水闸行业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定期召开推进会和现场沟通会,及时跟进解决现场问题,同时组织开展水事巡查业务培训、档案管理培训等工作,夯实标准化管理基础。至2024年底,12座水闸先后通过了区级评价与市级评价,白莲泾泵闸通过了部级初评水闸标准化管理。 2025年 智慧引领,打造水利现代化“浦东样板” 水闸中心继续总结标准化管理创建经验,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推进数字孪生白莲泾泵闸建设试点示范,引领浦东新区水闸智慧调度体系建设,同时强化技术支撑,因地制宜为行业水闸标准化管理创建提供指导,大力推进行业水闸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确保2030年底全面实现水闸工程标准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 指导行业水闸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秉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理念,在水务管理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未来,浦东新区将锚定智慧水利新标杆,以科技赋能标准化管理建设,持续提升水闸管理能级,筑牢城市水安全屏障,打造超大城市水利现代化治理的“浦东样板”。试点先行,探索标准化管理新模式
全面发力,迈向部级示范工程
来源:生态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