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平路街道收到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感激。写信的是一位家住密云路的居民,他在信中写道:“我已十几年没写过信,今天来信就是想表达我对于理发志愿者们和街道的感谢……”这封朴素却饱含深情的信件,让金安为民理发志愿者服务队的暖心故事,悄悄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一把剪刀
剪出社区温情
金安居委下辖六个小区,常住人口28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35%,独居、纯老户占比7.8%。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许多老人因行动不便,连最基本的理发需求都难以满足。
去年,金安居委会在“四百”走访中发现,不少高龄、独居老人因出行困难,头发长了只能自己勉强修剪,甚至长期不理发,影响个人卫生和精神面貌。
“我们走访时,有老人说:‘年纪大了,去理发店要走很远,腿脚也不方便,只能让家里人随便剪剪。’”金安居委会主任傅军回忆道。正是这些真实的需求,让“银丝焕彩·岁月留痕”金安为民理发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
服务队由两名社区退休居民方理兰和卢荣宝组成。方理兰年轻时因为爱好考取了专业美发技师证,手艺精湛;卢荣宝虽非专业理发师,但热心公益,主动学习理发技巧,两人互帮互助便成了队友。他们告诉记者,现在几幢楼里的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都存着他们的电话,只要有需要,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我们服务的不仅是头发
更是老人的体面”
“很多老人年纪大了,头发虽然稀疏,但他们也懂得漂亮。”方理兰说。为此,她特意研究适合老年人的修剪技法,动作轻柔,避免拉扯,有时还研究起了“坐式理发”,方便卧床老人。每次理发前,她都会耐心询问老人的喜好,是想要利落的短发,还是稍微修整一下即可。
而卢荣宝则在理发之余,还主动帮老人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说:“本身老年人就行动不便,一般我们上门理发,看到有需要修理的东西顺手就帮他们修好。”虽然已有71岁,但卢荣宝的心中仍燃烧着不输年轻人的热忱。
除了理发,方理兰和卢荣宝还格外注重与老人的情感交流。理发的时候,他们都会陪老人们唠唠嗑、聊聊家常,让那些平日里无人倾诉的心里话,在剪刀的“咔嚓”声中找到了温暖的出口。
这样的温情故事在金安社区并非个例。服务队成立至今,已累计为60余位老人提供理发服务,还参与到街道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的公益服务中,更带动了社区互助氛围的提升,推动新就业群体和社区实现了双向奔赴。不少居民受到感染,也有加入到这个志愿者队伍的意愿。
近期,“银丝焕彩·岁月留痕”金安为民理发志愿者服务队还携手街道第三综合网格,在旭辉广场为美团骑手开展免费理发等志愿服务,并为骑手送上了电动车安全充电提示,让骑手们在忙碌的工作中,加强安全意识,受到骑手的热烈欢迎。
“其实我们做的都是小事,”方理兰说,“根本不需要什么感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从“理发”到“理心”
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
“剪刀虽小,剪出的是守望相助的邻里情。”金安居委会主任傅军表示,通过“四百”走访,以“脚步丈量民情”增进居民信任,不仅拉近了和居民的距离,更是为基层治理厚植民意基础。
文字 | 窦雨琪
图片 | 四平路街道
编辑 | 奚宇轩 查艺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