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徐汇区,一条条林荫道被悬铃木浓密的枝叶覆盖,形成天然的绿色穹顶。作为上海行道树树种之一,悬铃木以其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出色的遮阴效果,成为城市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每年春季,其果毛飘絮却会给市民带来不少困扰。近年来,徐汇区绿化市容局打出果毛飘絮治理“组合拳”,力求在保留绿色清凉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飘絮影响。
多部门联动,织密防控网络
治理飘絮,协同是关键。徐汇区绿化市容局牵头成立了行道树果毛飘絮治理专班,联合交警、环卫、房管、街道及交通等多部门,形成了“一路一策”的治理台账。这种跨部门协作模式,让治理工作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在具体行动中,市绿化指导站的专家现场指导控高修剪。这项工作不仅能减少飘絮,还能消除树木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兼顾树冠形态的美观和生态景观的完整性。各部门资源整合、高效联动,为飘絮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局现场指导复兴西路悬铃木修剪工作
科学施策,从源头阻断繁殖源
针对全区2.4万余株悬铃木,徐汇区将科学修剪作为控制飘絮的核心措施。冬春季综合养护期间,各部门协同配合,推广机械化作业,对结果枝进行精细化修剪。
修剪采用“杯状”开心形手法,在保持树冠形态和绿量的前提下,适度控高并削减多年生结果枝条。实践数据显示,经这种方式修剪的行道树,飘絮量可减少90%,即便是特大树,通过维护性修剪也能降低20%的飘絮量,有效阻断了飘絮的繁殖源。
行道树精细化养护
创新手段,降低飘絮影响
2020年起,徐汇区绿化市容局首创物理吹冲作业机制,采用夜间“错峰作业”模式。作业车队按照“高射程风力机吹落成熟果毛→抑尘车喷洒水雾促降→高压洒水车将果毛冲聚路沿→机动清扫车集中清运”的流程,以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推进,模拟“疾风暴雨”让果毛快速沉降,可减少40%的飘絮影响。
每年飘絮季,衡复风貌区、徐家汇等果毛密集区域的40余条道路、6000余株悬铃木都会接受这样的“洗礼”。为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相关部门还会提前制定周密计划,确保作业安全有序。
行道树果毛飘絮物理治理
长远布局,构建多元绿色景观
立足源头治理,徐汇区在道路新建改造时,优先选用无飘絮、色叶、观花型新优树种,如昭平路的七叶树、小木桥路的栾树、曲靖路的三角枫等。这些树种不仅丰富了道路的季相景观,更从根本上消除了飘絮扰民问题,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景观品质的双提升。
区绿化市容局还联合市绿化指导站、市气象部门研发果毛飘絮测报技术。该技术基于实时气象数据与算法模型发布飘絮预警,既能提示市民做好防护,也为绿化部门提供了精准决策依据。这一系统还将不断优化,计划2026年推出测试版本,2027年发布正式版。
昭平路七叶树
乌鲁木齐南路
资料来源于区绿化市容局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