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解放日报》关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沿着铁路,产业园区“看对了眼”

转自:上海普陀 2025-08-20 12:39:29

前段时间,江苏省扬州市党政代表团到上海市普陀区考察调研,普陀区政府与扬州市政府签署关于协同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备忘录。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如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串起的9座城市,2024年GDP总量突破16万亿元,占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近50%。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市科技公司集聚,堪称中国经济体量和创新浓度最高的发展轴线,也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普陀区沿沪宁协同创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陆海表示,扬州加入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间协同创新合作的第一阶段任务正式达成。

为什么扬州也是这条创新带上必不可少的成员?

产业廊带的概念最早发端于公路经济,企业往往密集分布在交通基础设施沿线。一条沪宁高速公路串联起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市普陀区。自2010年沪宁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后,沪宁沿线城市的来往由“高速时代”迈入“高铁时代”,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进一步增强。

同时,北沿江高铁正在建设,从上海出发,经苏州、南通、泰州、扬州到南京,全线贯通后,扬州等沿江城市也将全面融入上海“1小时高铁圈”。“交通优势是我们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先决条件。”扬州市发改委区域处相关负责人说。

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平台,城市间交流互动会更加密集。一位扬州发改委的干部感慨:往年,因为工作出差到上海,每年最多一两次;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工作以来,2个月密集跑上海不下10次。在产业合作、科创联动等领域,如此频繁来往将激发整个区域的澎湃动力。

合作的苗头首先从产业园区里“冒”出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中,伙伴园区的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可以简单理解为‘相亲’。”陆海介绍,在前期互通信息的基础上,初步征询意见,政府部门组织座谈会,现场“配对”,赛道匹配、产业链相互衔接的园区往往能“看对眼”。

上海普陀与扬州之间的第一场“相亲会”便有好几对牵手成功。扬州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朋友圈”当天,扬州大数据产业园、新城数据产业园、宝应智能电网产业园分别与上海市普陀区武宁科技园、天地软件园、长征工业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几天后,高邮市政府代表团便到普陀,再次商讨园区合作事宜,并正式签署高邮装备制造产业园与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共建协议。

沿沪宁兄弟城市有广阔空间,也能给予政策支持,为企业建设实体车间工厂提供发展腹地;上海普陀人才、金融、科创等资源丰富,满足沿沪宁城市园区中企业设立总部、研发中心等需求。双方在政府支持下精准匹配,不仅对接空间,还会提供相应服务和政策,实现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同时,“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已开始试运行,开始365天“永不落幕”的科创服务。平台整合沿沪宁相关城市的科创政策、载体空间、技术需求、产业优势、人才服务等核心要素,构建“一图览全域”的资源和服务对接体系,让各类创新主体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供需匹配。

记者:巩持平(解放日报)

编辑:戴琳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 你好 | 水绕青洲,城影在波心轻晃

 AI求职机在普陀上线,数字赋能“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上海普陀澳门联会在澳举办专场推介活动

 【提示】快来学学关于年休假的这些知识→

 书香普陀绽活力,文旅商体展融合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