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受鼻炎、鼻窦炎、打呼噜等五官科疾病困扰的人也越来越多。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庞宇峰主编了《你不知道的鼻炎秘密》和《你不知道的打呼噜秘密》,深受读者欢迎。“今日闵行”携手庞宇峰团队推出 #海上五官 系列科普,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文、漫画、音乐等形式,将门诊中的高频问题轻松呈现,带您了解耳鼻咽喉健康的那些事儿。今天,一起来了解五官相通的奥秘↓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是鼻炎发作,耳朵也跟着一起堵;鼻涕不往鼻孔流,却变成了喉咙里总咳不出来的痰;牙痛的时候,鼻子开始渐渐出现臭味……
凡此种种,有句老话可以概括:“唇齿相依,五官相通。”那这“相通”,究竟是怎么个通法呢?
最常见的是鼻子和耳朵之间的“相通”,经常是鼻子一塞,耳朵先遭殃。
我有一个患者朋友小赵就经常出现这个问题。他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同时还有鼻窦炎、鼻息肉。急性发作时,除了鼻塞流涕外,必定出现耳闷、耳胀、听力下降。他时常向我抱怨:“怎么每次鼻子出问题时,耳朵也会跟着受罪?”我不止一次向他解释,这其实并非巧合,而是他的咽鼓管也出问题了。
鼻腔与中耳之间有一条通道,这便是咽鼓管,就像是中耳的通气管道,让中耳腔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可一旦感冒或者鼻炎发作,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咽鼓管口便被堵住了,耳闷、耳鸣便随之而来。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儿童的咽鼓管口更容易被压迫,稍微一点鼻炎便把咽鼓管堵得死死的,甚至出现逆行感染,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所以,许多孩子一感冒就会喊耳朵疼。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及时带孩子来五官科检查一下。
鼻子还和咽喉“相通”,许多人总说喉咙里有黏痰,却不知原来是鼻涕倒流。
明明喉咙不痛,但总会忍不住要清嗓子,接着咳嗽几声,而且总感觉有口痰,咳又咳不出,咽又咽不下。多数情况下,这并不一定是咽喉的问题,而是鼻后滴漏的表现。
我们鼻腔的后端是后鼻孔,向下与咽喉连通。正常人的鼻腔每天都会分泌黏液,帮助我们过滤空气和灰尘。健康时,这些黏液会被悄悄咽下,没有人会注意到它们。可是感冒或者鼻炎、鼻窦炎发作时,黏液分泌旺盛,有时混有感染后的脓涕,它们会从鼻腔流到咽喉。由于这些黏液普遍比较黏稠,会挂在咽后壁,不断提示你去咳嗽、清嗓。此时,治疗鼻腔的问题才是解决办法,而不是盲目地去治咽炎。这种情况在儿童身上也不鲜见,许多儿童因为鼻炎、鼻窦炎或者腺样体肥大,也会导致分泌物反复向咽部流,从而出现不停地清嗓、咳嗽。
五官不仅相通,而且四通八达,隔墙的“邻居”也能相互影响。
五官“相通”,不仅是空间的“相通”,有时候也包括隐性的“相通”。耳鼻咽喉科经常会遇到口腔科转过来的病人,原本只是牙痛,拍完牙片后却发现牙痛的“尽头”是鼻窦炎。鼻窦中最大的窦腔是上颌窦,上颌窦的楼下就是口腔,而上面的牙齿就像是装在天花板上的吊灯。若牙根发炎化脓,感染灶甚至会穿破天花板进入楼上的邻居上颌窦,诱发慢性鼻窦炎。这时,若只医治牙齿,不解决鼻窦问题,则会陷入迁延不愈的泥潭。
相同的例子也发生在咽痛和耳痛之间。耳朵和咽喉之间有一条隐秘的神经纽带,这便是舌咽神经。它主要负责传递耳朵和咽喉的感觉信号,就好比两者共用一条电话线通向大脑。因此,扁桃体发炎、咽喉溃疡等导致的咽痛,有时会让大脑误以为是耳朵在痛。许多扁桃体术后疼痛的患者,也时常会说好像痛在耳朵里。
所以,当一个地方出问题时,要用整体的观念去审视一下,切莫只知“鼻痛医鼻,耳痛医耳”。
专家介绍
庞宇峰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主任医师
目前担任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闵行区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长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在头颈部肿瘤、咽喉疾病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相关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个,出版科普书籍3本。
门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鹤庆路801号
预约方式:“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微信服务号、闵行捷医App、预约电话:24289000
(本文漫画由storytribe制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