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明明检查没问题,身体就是不舒服,这是为什么?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8-20 11:58:41

有些人反复出现胀气、反酸、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不适,但做了胃镜、肠镜等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甚至被医生转到心理科。明明是身体不舒服,怎么要去看心理科了呢?

为什么情绪问题会产生躯体症状?

那些检查未发现异常,但患者确实存在不适症状的疾病,被称为“功能性疾病”,它与通过检查能明确发现病变的“器质性疾病”相对应。

人的全身遍布神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另一类是广泛分布于内脏、支配平滑肌与心肌的自主神经

自主神经又大致可分为交感神经非交感神经。当人情绪紧张时,交感神经会被激活,进而引发一系列反应: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还会对内分泌与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而胃肠道分布着大量迷走神经,也会因此受到波及——交感神经的兴奋会抑制胃肠道蠕动,从而引发多种胃肠道症状,比如胃胀、胃痛、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部分人还会出现咽喉部的哽噎感

由情绪问题引发的消化道症状,往往具有非特异性特点:症状不算严重,不适的部位与发作时间也常不固定,呈游走性与波动性,且各种检查结果都无法对这些不适症状作出解释。其实不止消化道,交感神经遍布全身,所以这些症状往往涉及多系统、多器官,让人产生一种得了“怪病”的感觉——哪儿都不舒服,可就是查不出问题。

来源:包图网

哪些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出现功能性症状的患者往往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比如学业压力大每天十几个小时读书写作业的学生党、工作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牛马”,生活压力大职场家庭两头奔跑的“职场妈妈”,处于空巢状态一年看不到子女的独居老人,或者有突发事件的各种人群。但也不一定,有时可能没有任何诱因,工作顺遂生活幸福的人也会出现类似的功能性症状。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1

改变认知

首先要明白,患者不舒服的症状绝不是“矫情”或者装病,确确实实是有身体上的不舒服,只是检查没有异常,这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同时,换个角度来看待,这种没有什么检查异常的不舒服是一种常见病,并非什么“怪病”,完全是可以治疗的,不需要焦虑;反倒是年纪轻轻,若真的查出来比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那才倒霉呢! 

2

解决问题

对于那些明显有诱因的患者,可以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比如带娃太辛苦,可以请长辈帮忙;工作太忙碌,可以调整工作量或者换工作。问题解决了或者部分解决了,压力去除了,症状自然而然也可以改善。

3

饮食作息规律,增加体育锻炼

通过这些方法增强自身体质既可以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也可以减轻症状,但一般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有效果,需要持之以恒。

4

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症状比较严重,比如伴有明显的疼痛的患者,或者没有什么明确的诱因,或者诱因一时半会无法解决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药物。通常使用的药物是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目前市面上的药物都比较安全,而且效果良好,但是服用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作者:叶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