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样,早上7点刚过,王奕彬的身影便出现在上海市同仁医院泌尿外科病房。
换上白大褂,查看住院患者的报告单和新出的检查结果,了解病人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的病情变化。
“有些病人如果出现了半夜发热、出血,或者其他的突发状况,我就要做一些紧急处理。”让王奕彬庆幸的是,刚刚过去的一个夜晚,所有的患者情况良好。
完成交班后,王奕彬8点开始查房,接着便是开医嘱、换药……一系列工作完成后,他又以最快的步速、沿最短的路径赶往手术室。
“一会儿要给我的导师李东教授做助手,为一名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开展膀胱镜检查+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确认手术部位、患者身份及术前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完成患者手术区域的消毒工作,提前检查手术器械、耗材是否齐全,并确保无菌状态,王奕彬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后,由同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东主刀的手术开始了。
经尿道精准置入输尿管镜,利用激光精准切除瘢痕组织,整个操作过程中,站在李东身边的王奕彬,目光紧跟着导师的每一个动作,聆听着导师的每一句教诲。
十几分钟的手术操作环节结束后,李东让王奕彬为患者插上导尿管,可第一次却失败了。
“换小一号的试试。”在李东的指导下,王奕彬的第二次插管顺利完成,“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我们的治疗也要因人而异,每个患者的尿道粗细不同,要经过插导尿管的尝试,及时调整相匹配用具的尺寸。”王奕彬听着李东的教诲默默点头。
10点刚过,还没有换下手术衣,王奕彬的电话响了。
电话那头,病房护士告诉他,一位患者被安排在下午进行手术,可还有一些检查尚未完善。
王奕彬脱下手术衣,换上白大褂,迅速回到病房,到患者病床前简单了解情况,回答了患者的一些疑问后,便开启了电话模式:联系相关检查科室,帮患者预约时间,解决预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再将预约情况反馈给患者。
“医生,我周五要坐飞机到深圳出差,问题不大吧?”
“没关系,术后只要避免剧烈运动就行,乘坐高铁、飞机、长途汽车都没有关系。”
听完王奕彬的答复,这位患者安心地点了点头。
中午时分,短暂的午餐时间,当记者问及王奕彬在同仁医院工作两年多的时间中有没有难忘的病人时,他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
那是一位尿路结石、感染反复发作的高龄老人,今年年初入院时,99岁的患者已经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生命岌岌可危。
“患者住院后,我们为她进行了抗感染治疗,并通过穿刺将脓尿引出来,最终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度过了危险期。”王奕彬说,这个病例让他最难忘的,是6个女儿对母亲的不放弃,是她们给予医生的支持和理解,更是她们客观却温暖的坚守,“患者最小的女儿也已经退休了,她们希望医生用最好的方法为母亲搏一把,即便有不好的结果也能接受。”而老人女儿们的信念和态度,也给了王奕彬和其他医护人员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术后,老人恢复得很好,上个月来复诊时神采奕奕,谈笑风生。
下午1点,王奕彬开始了自己的门诊。
问病情、查病史,开具相关检查、药品,形成治疗方案,最后再为患者科普生活中的相关事项,环环相扣,一丝不苟。
此时,一位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诊室,看到王奕彬时,这位患者的脸上散发出光彩。
原来,这位前来复诊的患者曾经在同仁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王奕彬就是他的主管医师。
“入院时,患者身体状况比较差,红细胞、血色素、白蛋白都非常低,术后指标也没有很快上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和家属一度比较灰心沮丧,甚至出现了更负面的想法。”之后的日子里,王奕彬不断为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在了解病情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拾信心。
之后,患者各项指标慢慢好转,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患者身体和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脸色都是灰的,嘴唇也没有血色,可当他情绪好起来之后,整个人都亮了起来,常常眉飞色舞地拉着我聊天。”王奕彬说,作为一名医生,能够通过医疗手段让患者实现如此大的转变,让他震撼的同时也深感欣慰。
“我的爷爷奶奶也是医务工作者,所以从小就耳濡目染。可当我自己真正成为了一名医生之后,才发现从医的漫漫长路,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努力甚至平衡的地方。在医院跟着导师抄方、手术,积累各种经验,学习各种技巧,下班之后或者周末、节假日,还要阅读文献、看手术视频、总结工作经验……”对于王奕彬来说,用知识和技术解决了患者的病痛总会倍感欣慰,而这些欣慰的背后是老师们不断的指导和建议,甚至是批评,而这些也是推动他向前的动力。
下午5点半,王奕彬看完了最后一个门诊病人,可他一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今天晚上还要大查房,查完房后还要进行病例讨论,讨论完下班估计要8、9点了。”王奕彬说,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挑战性,但也带来幸福感。
这是一位医生的一天,也将是他今后的无数天,他们无悔,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一句话:做医生真好。
撰稿/摄影:赵 立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