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申城高温连连,徐汇区枫林街道的天龙、宛南、西木三个“生活盒子”却成了居民家门口的“避暑天堂”。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核心枢纽,这些充满温情的民生服务阵地,集健康守护、文化滋养、全龄关怀于一体,用一场场接地气的夏日活动,把幸福打包送到居民手中,让大家在炎炎夏日里尽享惬意时光。
专业营养师带来沉浸式课堂
作为“健康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天龙“生活盒子”打造出“膳食+运动+科普”的闭环健康服务。专业营养师带来的沉浸式课堂上,趣味问答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把每日油盐摄入的“黄金法则”变成居民能轻松掌握的日常指南。同步推出的夏季菜单更是藏着巧思——仔姜凉拌黄瓜的爽脆、冬瓜蛤蜊汤的温润鲜香,让科学膳食理念化作舌尖上的幸福。手工活动则让传统与夏日需求巧妙相遇:一枚青梨香囊,裹着“平安驱暑”的古老祈愿;手工电扇组装,让居民变身社区“创客”,在科技带来的清凉中解锁生活智慧。这些活动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让健康理念融入了日常。
居民积极参加手工课
在宛南“生活盒子”,古风熊猫团扇与卡皮巴拉钻石贴画碰撞出奇妙火花,这里成了传统与现代美学交融的灵感工坊。居民用扭扭棒捏出的萌态熊猫,用金丝珐琅勾勒的典雅纹样,既是对非遗技艺的轻盈诠释,也让文化自信在社区里悄然绽放。手工香牌与蜡片制作时,艾草、薄荷的自然芬芳融入现代生活美学,这种“传统+科技”的巧思,是“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夏韵浓”活动中,漆扇上的斑斓色彩、套圈游戏的欢声笑语,在传承传统民俗的同时,也编织起邻里间的温情纽带。
“小小牙医”角色扮演活动
西木“生活盒子”精心搭建起老少共享的欢乐空间,稚气的“小小牙医”角色扮演、活力满满的亲子运动会,让不同年龄层都能找到乐趣。小红马行车安全教育课上,孩子们在模拟实践中把交通规则内化为安全本能;黏土画活动里,家长与孩子共塑的党旗图案,在童趣中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掐丝珐琅果盘制作时,居民们专注学习掐丝、填釉,金丝与彩砂碰撞出传统工艺的隽永之美。这些活动早已超越了娱乐本身,成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中温暖的一环,践行着“幼有所育、老有所乐”的承诺。
枫林的“生活盒子”,不仅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更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平台。每一场活动都藏着心意,每一次参与都攒下温暖。在这里,服务看得见、摸得着,让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夏日里的幸福时光。
记者:王永娟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