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5年8月19日《解放日报》第10版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治理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治理、从经验决策走向数据决策、从被动管理走向主动服务、从条块分割走向协同联动,核心在于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近年来,上海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打造城市运行管理数字平台,建成覆盖市、区、街镇三级城市运行体系,在城市日常管理及各类突发事件调度处置中发挥枢纽平台作用。基于“一网通办”,不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动”,极大地提升了办事便利度和营商环境。
同时,12345热线成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连心桥、城市运行的“智慧线”。市民拨打热线反映的问题自动生成工单派发至责任单位,并纳入“一网统管”督办,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补齐治理短板。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推进机制,完善智慧城市规划和标准规范,破解数据共享和系统孤岛难题,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使智慧应用互联互通、协同发力。
其次,坚持依法治市,为智慧城市筑牢规则基石。加快城市数据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立法执法,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在数据利用中的权责边界,用法治保障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再次,紧扣民生关切,提升市民参与度和获得感。坚持“群众急难愁盼什么,就优先解决什么”,在教育、医疗、养老、治安等领域推出更多智慧应用场景,让技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并通过数字平台吸纳公众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最后,注重培育复合型数字治理人才。加强干部数字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治理者熟练运用数据思维和智能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不断适应智慧治理新要求。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城市化与城市治理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解放日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孙雅玮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