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杨浦区数据局、新江湾城街道共同主办、主题为“杨浦云‘企’,随‘申’同行”的“随申办”企业云服务体验日活动在湾谷科技园举办。作为上海市“政府开放月”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一次对数字化政务平台的集中展示,更是杨浦区以数智技术赋能,将“最暖营商环境”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小微企业“福星”:口袋里的“智能管家”
对于许多在市场中打拼的小微企业来说,找政策、办手续,有时就像“大海捞针”,耗时耗力。但在杨浦,一个装在口袋里的“智能管家”,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一切。
“刚成立公司那会儿,千头万绪,最怕的就是错过扶持政策。”鸿迹文化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陈家豪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一家数字文化领域的初创企业,他口中的“救星”,正是“随申办”企业云杨浦旗舰店里的“政策体检”功能。“点进去一‘体检’,我们能享受哪些政策、申报需要什么材料,都一清二楚。申报过程全程在线,再也不用抱着一堆材料来回跑了。”
陈家豪觉得最“贴心”的一次体验,是去年在线上完成了公司的工商信息变更。“以前办这事儿,流程复杂不说,至少得跑几趟窗口。现在用‘企业云’,全程网办,效率特别高。”他笑着说,“这个平台就像我们小微企业的‘福星’,记录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
如果说陈家豪感受到的是“精准”,那么上海通办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张鹏体验到的就是“高效”。公司业务涉及长三角,以前为外派员工办一张异地参保证明,需要工作人员两地奔波。“现在完全不用了!”张鹏打开手机演示,“通过‘企业云’的‘长三角导航’,在线就能调取公司数据,免交了十几项纸质材料,48小时内电子盖章的证明就下来了,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张鹏还特别提到了平台的“纳税服务专区”,“以前去税务大厅,生怕哪个环节不清楚白跑一趟。现在24项涉税事项都能在APP上查到明明白白,真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落到了实处。”
为了让更多企业用上、用好这个平台,活动现场启动了“企业云体验官”试点活动。5位企业家被聘为首批体验官,他们将成为政府与企业间最直接的“连心桥”和“播种机”,通过深度体验和反馈,共同推动服务优化,让“一网通办”改革更具精准度和获得感。
从“能办”到“智办”的系统性变革
一个个鲜活的企业故事,折射出的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杨浦区数据局(区政务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最终实现‘智办’的迭代升级。核心是打破部门、数据和流程的壁垒,让服务围着企业转,让政策主动找准人。”
这种“围着企业转”的理念,正是杨浦“一网通办”改革的精髓。如今,杨浦区实际办件的网办率已超过98.5%,累计上线了51项“免申即享”的政策服务。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线上,更延伸至线下。遍布园区、商区的53台“一网通办”自助终端,已将700多个高频事项送到企业“家门口”,让“就近办”成为常态。这意味着,政府的服务模式正从“经验驱动”转向“智慧决策”,从被动受理转向主动服务。
活动现场的培训环节,更是干货满满,直击企业需求。杨浦区科经委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宣讲。区市场监管局带来的《杨浦区促进质量提升支持办法》政策宣讲,最大的亮点就是大部分项目实现了“免申即享”——由政府部门主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推送奖励。这不仅是流程的简化,更是政企关系的一次重塑。而区数据局带来的“企业云”实操培训,则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用好这个“智能管家”,将数字工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从“企业跑腿”到“指尖办事”,从“四处找政策”到“政策送上门”,杨浦区数据局正用数字化的“暖流”,为每一家企业的成长铺就一条更宽、更顺的道路。这个“智能管家”不仅在线,更时刻在岗,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着源源不断的“数”动力。
文字 | 沈莹
图片 | 沈莹
编辑 |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