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古籍出版社旗下大众图书子品牌抱朴在上海书展举行“‘东坡之眼’是怎样炼成的?”分享会,中国艺术史领域青年撰稿人、公众号“吃畫人”作者金哲为携新作《东坡之眼:苏轼的艺术精神与绘画世界》来到活动现场,从该书的创作过程、苏轼所见的艺术绘画出发,与读者共同代入东坡之眼,走进苏轼的绘画与精神世界。
金哲为讲述了自己2022年以来的创作历程,他以第一本书《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中曾经提及的两位重要人物沈周、苏轼为对象,分别撰成了后续的两部作品,而沈周作为苏轼在后世资深崇拜者与追随者,其诗文书画为作者提供了了解苏轼提供不同的视角。
《东坡之眼》是金哲为继《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之后的第三部作品,该书以苏轼为主题,从艺术史角度解读苏轼的一生。作者从一幅幅具体画作入手,讲述它们对苏轼产生的影响,以及画作背后的文人交往趣事,勾勒宋代书画史脉络。
美国著名汉学家、斯坦福大学艾朗诺教授(《散为百东坡》《才女之累》作者)为本书撰写了推荐语。艾朗诺教授表示,此书将被东坡研究者及所有对中华文化史上文字与视觉图像丰富互动感兴趣的读者所珍藏。
金哲为将苏轼与西湖作比,认为其存在庞杂、广博的面相,任何人都难以“识其全”,并阐述了本书从书画史角度讲述苏轼的原因:绘画不仅和诗歌并立为苏轼最巅峰、成就最高的面相,亦贯穿了苏轼最为完整的人生。
金哲为还通过近期几场重要的书画展中丰富的东坡元素、《宣和画谱》对苏轼论画语录的直接引用、日本19世纪末汉学家重野安绎的《葛饰北斋传序》,向读者展示了苏轼不仅是“宋画高峰的最佳见证者”,还是“影响至深的文人画创始人”。
金哲为在现场逐句解读了苏轼58岁时所作长诗《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并向现场读者解释了书名“东坡之眼”的出处——苏轼极大的阅画量和由此炼就的超凡眼力,以及在经历乌台诗案后,他是如何用谈论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时局的看法。
金哲为深入分析了苏轼唯一传世真迹《枯木怪石图》,并选取了苏轼部分重要诗文,对照《庄子》中的篇章,揭示了画中木竹石特殊造型的由来与其背后深意。
特约记者 / 王玉龙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晚上11点,这里依然人人人人人!客流增长26%,销售增长99%,凭啥?
2. 边拍边画丨好白相的小马路,逃离班味的治愈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