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养宠物可能传染眼病,这是真的吗?
是的,养宠人平常没注意的小细节可能藏着大隐患!怎么才能科学养宠,保护眼睛?这篇科普给你说明白!
医学顾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眼科
苏文如 主任医师
图片来源:千图网
当生活压力过载时,吸猫、撸狗成为很多人的“压力清零装置”。
在“毛孩子”的陪伴下,学习、工作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因此有了释放出口,但一系列的眼病也可能随之而来。
在眼科范畴内,宠物带来的眼病有许多种,除过敏性结膜炎之外,感染性眼病占了“半壁江山”。
这主要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空气传播,接触宠物粪便、皮毛、唾液,以及动物咬伤抓伤等途径,进入人体所致,若感染眼部则造成眼部不适或视力下降。
养宠可能带来哪些眼病,如何防范?一起来看。
在与“疗愈系”萌宠亲密接触后,部分“铲屎官”会出现眼部红肿,伴有严重的瘙痒和流泪等症状。
这种让爱宠人士进退两难的眼部不适,正是眼科门诊的“常客”——过敏性结膜炎。
此外,“铲屎官”还是眼部螨虫感染的“大户”,这主要与养宠环境、养宠习惯有关。
经检查确认为猫毛皮屑、狗毛皮屑过敏的人群,需要注意与宠物保持距离。
在接触过敏原后,这类人群往往会同时出现结膜炎及鼻炎的症状。
当出现眼部奇痒的情况时,要避免揉眼,否则会促进眼部炎症,加重症状。
用干净的冷袋、冷毛巾或铁汤匙轻敷眼睑,既能帮助止痒、收缩血管,还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此外,还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浸润凉开水,轻柔清洗眼睛。
目前,过敏性结膜炎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双效药物、人工泪液、缩血管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情况严重、反复发作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氟米龙)及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滴眼液)。
作为一类常见的体表寄生虫,当螨虫寄生在睫毛根部和毛囊时,称作“毛囊蠕形螨”;当螨虫常居于皮脂腺和睑板腺时,称作“皮脂蠕形螨”。
尽管螨虫小到肉眼不可见,却有很大的破坏力,可导致多种眼部病变,具体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眼部感染蠕形螨的多少相关。
眼部感染螨虫后,容易出现睑缘炎和干眼等眼病,表现为眼红、眼干、眼痒、眼部刺激或烧灼感、眼分泌物增多、睫毛脱落等,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损伤影响视力。
生活中除了宠物之外,床单、毛巾、毛绒玩具,甚至化妆品残留等都可能成为蠕形螨的来源。
预防眼部蠕形螨感染,要勤洗手,保持个人和宠物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床单被套等生活用品。
不良的养宠方式不仅会引起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的发生,还可能对人和宠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目前我国常见的人畜共患眼病包括结膜吸吮线虫病、眼弓形虫感染和眼弓蛔虫病,值得大家重视。
与肉眼不可见的螨虫不同,当我们能直接看到一条细长、圆柱状、乳白色半透明的寄生虫在眼睛里蠕动时,那就是结膜吸吮线虫正式“亮相”了。
这种眼部的人畜共患病,在亚洲发生率较高。
结膜吸吮线虫寄生在犬、猫、鼠、兔、马等动物的眼结膜囊及泪管内,通过果蝇传播。
当果蝇接触感染动物后,再接触健康的动物或人时,幼虫就会进入眼结膜囊,引发感染。
人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的主要表现为眼红、眼部异物感或痒、畏光、流泪等症状,较少引起视力下降,与结膜炎的症状类似,幼儿常表现为频繁揉眼睛、眼红、哭闹等。
确诊感染后,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用眼科镊取出虫体,并使用抗感染眼药水。
如何控制、减少
结膜吸吮线虫的感染
加强宠物卫生管理,定期驱虫,发现宠物异常症状(宠物的结膜吸吮线虫感染症状与人相似)需要及时送医,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应改善环境卫生,避免果蝇滋生。
注意个人卫生及手部清洁。
在人畜共患眼病中,杀伤力更大的是一种名为“眼弓形虫感染”的眼病。
它虽然也属于常见眼部寄生虫病,但所伴有的“雾灯”症状让人心生畏惧,而且预后效果并不理想。
眼弓形虫感染的病原体为刚地弓形虫,这是一种可以在人和动物体内寄生的原虫,人通常因接触受感染的猫、犬,或误食被它们粪便污染的食物,如含有弓形虫卵囊的未熟肉、青菜等而受到感染。
另外,母婴垂直传播、输血也是该病潜在的传播方式。
当弓形虫感染眼部后,可表现为视网膜炎、脉络膜炎,甚至急性视网膜坏死。
典型症状包括视物模糊、飞蚊症、畏光、眼痛、中心性视力缺失等,常常伴有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就像“雾灯”一样。
虽然炎症消退后视力有所改善,但可能会留下萎缩性视网膜瘢痕和脉络膜瘢痕。
眼弓形虫感染的治疗需基于完整的眼科评估结果(炎症程度、视力、病变大小、位置和持续时间),常用驱虫药物联合抗炎治疗。
值得提醒的是,大家不用闻弓形虫色变,更不必弃养宠物。
日常生活中,只要将生熟食物分开处理,肉类食物充分煮熟后食用,就能有效防止弓形虫。
而在养宠过程中,“铲屎官”应避免给宠物喂食不洁的生肉,要为宠物定期驱虫、洗澡,做好宠物用品的消毒工作。
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接触宠物及其排泄物;儿童要避免接触流浪动物。
还有一种人畜共患眼病尤其青睐儿童青少年群体,那就是眼弓蛔虫病。
这是一种感染性葡萄膜炎,往往通过接触受弓蛔虫感染的猫、犬和被弓蛔虫污染过的土壤,或者不小心摄入被猫、犬粪便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一旦虫卵进入人体,孵化成幼虫,它们就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进入眼睛,造成眼部弓蛔虫感染。
眼弓蛔虫病通常是单眼发病,很多孩子在发现疾病时,眼部组织就已遭受不可逆的损害。
患儿早期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并伴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咳嗽、瘙痒和皮疹等全身症状。
眼弓蛔虫病的特异性表现是位于视网膜后极部或周围的肉芽肿,即黄白色炎性肿块。
眼部弓蛔虫感染是个长期的炎症过程,患儿要坚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规范化的治疗,以局部及全身抗感染治疗为主。
一般来说,除了眼部,还需排查全身其他器官是否有弓蛔虫感染,驱虫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科学干净喂养宠物,降低其传染源作用,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人畜共患眼病的发生。
同时,建议“铲屎官”们改善养宠习惯,比如用抚摸代替亲吻,接触宠物后及时洗手并避免揉眼,定期为宠物洗澡和驱虫等。
在环境管理方面,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悬浮皮屑和尘螨,定期高温清洗床品、毛巾、沙发套等,以减少过敏原及螨虫等。
通过优化接触、加强清洁的方式,既能继续感受宠物陪伴的温暖,又能有效降低眼病风险。
编辑:孙清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