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晚上十一点,这里依然人人人人人!客流增长26%,销售增长99%,凭啥?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8-19 11:46:15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上海新天地石库门街区迎来属于夜晚的璀璨。作为上海首批“夜间经济人气地标”之一,这里以“外摆经济”为支点,撬动夜消费新场景,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创新、街区联动,构建起一座“越夜越精彩”的都市夜生活地标。

数据显示,7月15日至8月15日,新天地日均客流达15万人次,同比提升26%,销售额增长99%,夜经济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外摆经济:从“流量入口”到“消费场景”

周末晚上十一点,在上海新天地北里,毗邻福禄寿喷水池的THE REFINERY酒吧餐厅的外摆位几乎每晚座无虚席。极具艺术感的装修风格与石库门建筑相映成趣,消费者举杯谈笑间,随手一拍便是朋友圈的“高赞素材”。

“外摆位不仅提升了客流量,更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窗口。”负责人VIVI坦言,得益于新天地开放的街区氛围,店铺营业至凌晨两点仍人气不减,周末甚至出现“打烊不愿走”的景象。

这种“场景革命”并非偶然。作为上海外摆经济的先行者,新天地依托石库门开放式街区的独特优势,早在多年前便率先试点外摆位,将人行道、广场等公共空间转化为消费场景。

外摆位的价值不仅在于扩容消费空间,更在于重塑商业逻辑。“西班牙餐厅EP Estado Pure通过外摆位的设置,以及不断的美化外摆布置,不仅拓展了消费空间,还成功吸引了更多顾客。

“外摆位带来的不仅是营收增长,更是品牌曝光度的指数级提升。”市场部负责人阎昭说,外摆经济已成为夜消费的“流量密码”。

今年,随着上海出台支持夜间经济地标发展的10项举措,“外摆位”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展。“外摆位设置要有底线意识,既有烟火气也不失城市秩序。”淮海中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以服务市场为导向,建立常态化监管与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商户外摆位的卫生、秩序、客诉情况,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的共治格局,确保夜经济蓬勃、有序发展。

多元创新:从“单一业态”到“沉浸体验”

如果说外摆经济是新天地的“骨架”,那么多元文化活动则是其“灵魂”。今年夏天,新天地推出“律动食光”夏日演出季,爵士乐队、桑巴舞团、弦乐四重奏轮番登场,将街区变为露天音乐厅。

社交媒体上,网友直呼“乐队演到身边,新天地太超前了!”这种“商业+艺术+社交”的融合模式,让夜经济从“购物”延伸至“体验”,从“物质消费”升级为“精神共鸣”。

作为“上海夜间经济人气地标首席执行官”,瑞安新天地高级商业总监李振辉深谙此道。他表示:“夜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差异化供给。我们通过音乐演出、艺术展览、主题市集等沉浸式活动,让消费者‘每次来都有新发现’。”

7月15日至8月15日,上海新天地销售暴增99%。“一方面,老铺黄金新店开业带来很大增量,另一方面,夜经济持续迸发的活力,也成为关键动力。”

当石库门的砖瓦邂逅爵士乐的旋律,当外摆位的咖啡香混杂着海鲜饭的烟火气,上海新天地用一场“夜与昼”的双向奔赴,诠释了夜经济的无限可能。在这里,消费不仅是交易,更是生活方式的表达;夜市不仅是经济场景,更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正如李振辉所言:“新天地的夜晚,永远比想象中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