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编者按
数字法院建设是司法领域实现全面数字赋能、全程预警监测、保障适法统一、提升司法质效的一场重塑性变革。2023年以来,上海法院以场景建设、数字建模为重点,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开创审判工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上海数字法院》专栏持续关注数字法院建设,讲述我们如何通过数字改革向“数据”要质量、向“技术”要效率、全方位赋能人民法院工作的故事。
在金融商事纠纷中,
“保证责任”认定是案件审理的关键点,
如何确保裁判尺度统一,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避免因疏漏引发衍生纠纷?
上海法院创新打造的“涉保证责任适法统一应用场景矩阵”,通过数字技术为法官办案提供强有力的智慧支持,成为促进保证责任适法统一的数字正义“校准器”。
智能联动:让案件审查更精准
“谁有资格做保证人?”
“保证合同是否有效?”
“保证期间是否届满?”
“判决书里关于保证责任和追偿权的表述是否规范?”……
涉保证责任案件审理涉及诸多关键审查点,在传统审理模式下,法官需凭个人经验逐一审查,容易出现疏漏。
在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中,系统整合已有的保证责任“小切口”场景,通过构建场景矩阵,将分散的审查要点集中到一个平台,形成集群效应,成为一个新的建设方向。
聚焦适法统一,“涉保证责任适法统一应用场景矩阵”应需而生。当案件涉及保证责任要素时,系统将自动唤醒相关场景进行交叉审查,实现场景的“智能联动”。
近期,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孙建伟法官承办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某银行起诉宝某公司及其保证人燕某公司,要求偿还借款。在案件审查过程中,系统亮起了两盏提示灯:
“公司对外担保效力案件决议审查提示预警”应用场景提示:需对提供担保公司机关决议主动进行审查。
“民商事案件保证人追偿主文表述规范提示预警”应用场景提示:需要在判决主文中清晰、规范地表述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的追偿权。
仔细分析提示内容后,孙建伟意识到,该案需要着重审查燕某公司作为法人提供担保时,是否经过其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通过,并据此重点审查了相关决议文件。此外,经审查,各保证人确实需要就主债务人的相关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最终,孙建伟在判决主文中明确写道:燕某公司对本判决确定的金钱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燕某公司履行本判决确定的义务后,有权向宝某公司追偿。这为承担了还款责任的保证人后续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提供了明确的依据,避免了因判项表述不清可能引发的衍生纠纷。
“这起案件的审理让我真切感受到场景矩阵的‘协同联控’能力。它像一个全面细致的‘法律助手’,精准定位案件中的风险点,提示法官需要特别注意审查的关键事实和规范表述的要点,有效填补了单一场景可能存在的监管空白,大大提升了审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孙建伟由衷地说道。
图片源自网络
矩阵发力:成效显著看得见
自“涉保证责任适法统一应用场景矩阵”上线运行以来,这套数字系统带来的成效正逐步显现,法官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办理此类案件的新变化。
审查更全面。矩阵覆盖了保证责任认定中从主体资格、方式认定、期间计算到效力审查的核心事实要素,同时在判项表述上紧盯“追偿权缺失”和“表述不规范”等高发问题,显著减少了案件审查盲点,基本实现“应查尽查、应防尽防”。
裁判更统一。矩阵内场景数据互联互通,共同致力于统一裁判尺度。如,通过固化“一般保证判决主文规范”应用场景和“追偿权表述规范”应用场景的模板,有效解决了不同法官在类似案件判决书关键表述上可能存在的差异问题。针对最高额保证等复杂情形,矩阵还能生成更细致的操作指引。
程序更精简。矩阵通过“双轨拦截”有效压缩了因保证责任问题处理不当而引发的后续诉讼空间。在事实审查层,如通过“保证期间主动审查”应用场景,能及时提醒法官审查保证期间是否已届满,避免因保证期间已届满导致保证人免责而引发的无效诉讼。在判项表述层,借助“保证责任关联判项缺失提示预警”等应用场景,能有效减少因判决书关键内容(如追偿权)缺失或表述瑕疵而引发的衍生诉讼。这也有助于降低相关案件的上诉率,减少因“程序空转”造成的司法资源浪费,让宝贵的审判力量用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刀刃上。
持续升级:让矩阵更“智能”
“涉保证责任适法统一应用场景矩阵”的建成并非终点,而是数字赋能审判的新起点!
未来,这套矩阵系统将瞄准三大方向精准发力,持续进化:
让场景协同更精准:利用案件的标签,实现矩阵内场景更精准、高效的联动触发与协同联控。
让风险预判更精准:探索构建风险知识图谱,主动识别潜在的新型风险点,为法官提供前瞻性提示。
让需求对接更精准:根据审判管理、审判办案系统中法官反馈的“推送错误”等信息,场景矩阵研发人员进行溯源分析,持续优化场景规则和识别逻辑。
图片源自网络
“涉保证责任适法统一应用场景矩阵”,是上海数字法院建设融入审判实践的生动范例。它以科技为笔,为法官办案绘就精准的法律导航图;以数据为尺,推动法律适用更统一、判决表述更规范。其最终目标清晰而坚定:让公平正义的实现更高效、更可感、更可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本期作者
王绍远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来源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商事审判庭(破产审判庭)、审判管理办公室
文字:王绍远
责任编辑:姜叶萌、邱楚扬、周易培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