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路街道以“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活动为引领,结合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形成了一批富有江浦特色的优秀案例,充分发挥了居民区党组织的新时代先锋堡垒作用,展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来看辽源西路90、94、100号小区如何利用闲置空间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民生痛点摆上台
居民诉求记心间
辽源西路90、94、100号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常住居民65户、150余人。历经江浦路街道162地块二级旧里拆迁后,仅余两栋临街房屋,小区面积狭小,且长期处于“无专人看管、无规范管理”的状态,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成了常态,不仅挤占公共空间,更让本就狭小的小区显得杂乱拥挤。
改造前
今年年初,随着毗邻新建商品房的落成,小区居民对自身居住环境差距的感受愈发强烈,纷纷向居委会反映问题,其中非机动车停放不规范、电动自行车缺乏集中充电场所成为最突出的“急难愁盼”。飞线充电、车辆入户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居民心头的忧虑。这些诉求被居委会工作人员一一记下,很快提上了居民区党总支的议事日程。
党建引领破梗阻
闲置空间再利用
面对居民的迫切诉求,辽二居民区党总支迅速行动,将解决充电难题列为重点工作,并主动对接“一线工作法”相关领导,共同寻求破局之道。
泵房
在狭小的空间内开辟充电区域并非易事。经深入摸排和多方了解,党总支将目光锁定在小区内一处长期废弃不用的泵房上。“若能拆除这个闲置泵房,空间就能规整出来,为居民所用!”这一设想成为了破解难题的关键。辽二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反复论证其可行性与改造方案,决心盘活这块“沉睡”的空间资源,变“废”为宝。
多方协同聚合力
安全便利双提升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辽二居民区党总支积极联动相关部门,克服空间限制,最终确定了泵房拆除后的最优位置用于充电设施建设。很快,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在小区内拔地而起,并贴心地加装了遮雨棚,确保居民风雨无阻安全充电。更让居民安心的是实惠的充电价格——1元钱即可充电4小时,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经济实惠。
改造后
硬件设施完善后,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并未止步,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倡导规范停车、安全充电,多措并举形成治理合力。如今,居民回家即可在楼下便捷充电,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等老大难问题和安全隐患得到显著遏制。
过去,废弃泵房占据着小区本就不宽裕的空间,非机动车杂乱停放,充电线缆如蛛网悬空,潜藏着安全风险,是居民心中的一块“心病”。如今,同样的位置上充电桩整齐排列,雨棚下车辆有序停放,扫码即充、安心便捷,成为小区里一道亮丽的便民风景线。这化堵为疏、变废为宝的转变,正是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键小事”的生动写照。
资料 | 江浦路街道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