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浦东工商联、浦东创投集团、市律协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市、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围绕《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联合开展立法建议征询活动。
活动现场,市、区人大代表,全国百强民企代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民企代表,以及部分知名院校、律所代表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条例(草案)》共十一章八十八条,主要内容包括破除市场准入隐性门槛,维护公平竞争;强化政策引导,激发投资活力;破解融资难题,构建多元融资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支持,提升科创能力;优化服务保障,护航企业“走出去”;提升服务效能,筑牢权益保护屏障。
市人大代表、国创智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贺仁龙表示,“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针对《条例(草案)》中有关“对正常经营且已有足额抵押的民营企业,不得违法要求其法定代表人、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提供额外的保证担保。”他建议,在此基础上,补充监管和责任条款,确保“禁令”落地,进一步强化信贷公平,破除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设置的隐性附加条件。
“该条例的起草和颁布将为民营企业家提供法治和制度支撑,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特别是《条例(草案)》强调体现公平理念,为不同性质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对企业意义重大。”市人大监司委委员、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乔文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韩璐谈道,企业单独“出海”成本高、压力大,建议政府、服务机构与企业“抱团出海”,实现全球布局。
上海的民营科创企业众多,但在创新成果落地和创业培育方面仍面临挑战。区人大代表、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乐建议在“科技创新”章节中增补具体措施,完善“首创产品”应用机制。同时破除隐性门槛,松绑责任,借助科技力量,推动金融机构、供应链主企业及科创平台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切实提升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本次活动将不同领域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汇聚成了专业化的法言法语,让基层立法联系点这辆“立法直通车”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浦东工商联、浦东创投集团、市律协3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扩大立法征询覆盖面、激发群众立法参与积极性等方面不断下功夫,将主责主业与联系点的职能有效地结合了起来。浦东工商联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增强联系点的基层属性、立法属性、联通属性,开展“浦东立法民企行”等活动,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参与立法全流程;浦东创投将法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举办低空经济法治论坛等,进一步服务好投后企业;市律协发挥专业优势、平台优势,持续为立法、调研、监督等工作提供了有力帮助。
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合力,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建议有地方可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回音,并持续加强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宣传,鼓励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