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长宁这座“工人乐园”,原来还是一所“职工学校”!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8-18 22:39:44

梧桐掩映的愚园路深处,长宁区工人文化宫静立如一座时光的容器。这座始建于1955年的职工活动阵地曾几经更名与改建,今年恰逢其成立70周年,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工人文化宫共同推出“长宫记忆”栏目,邀请长宁的退休职工们来到镜头前,一同回忆那些令人怀念的峥嵘岁月。今天来听听长宁区退休职工於忠耀的讲述。

长宫记忆(三)

专访长宁区退休职工於忠耀


1982年,於忠耀因工作调动,到了长宁区工人俱乐部(长宁区工人文化宫前身),从此与这座“工人乐园”有了不解之缘。在他眼中,那时的俱乐部是全区职工文体生活的“前沿阵地”,热闹非凡,承载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火热。



“在那个年代,工人俱乐部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阵地,它几乎承担了全区职工所有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回忆起80年代的工人俱乐部,於忠耀的眼里闪着光,在他的印象中,当时的俱乐部和现在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我们的电影院,别看它的排片都在长宁电影院之后,但是非常受职工欢迎,在那个精神食粮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天天要放很多场电影,为无数职工带去了欢乐时光。”



除了电影院,在俱乐部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也令於忠耀记忆犹新,他自豪地说道:“像上海市总工会举办的足球赛、篮球赛,我们长宁区是一个重要的赛场,各种赛事活动连轴转,让俱乐部充满了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文体乐园!”



八十年代中期,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於忠耀调至长宁区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他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在职职工,学文化、学知识的热情高涨!”然而,由于当时的教育资源有限,如何满足如此多的职工学习需求成了一大难题。为此,工人俱乐部再次担起“职工学校”的重任,开办了电工、电器维修以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学习班,并组建了自己的车间。


“我们请来能工巧匠、工程师,不仅为区内职工服务,更为基层企业,甚至外省市及周边地区的乡镇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於忠耀表示,“长宁区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为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这段经历,也成了工人文化宫在特定历史时期服务大局、赋能职工的生动写照。



在技协工作两年后,於忠耀再次回到工人俱乐部,负责娱乐设施工作,并将一项热爱做成了事业——1987年,他组织成立了长宁区台球协会,并且坚持至今。“在那个娱乐项目相对单一的年代,台球活动一推出便备受欢迎,大家热情非常高,踊跃参加。”他的语气里满是感慨,“这份工作也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爱上了打斯诺克、台球,即便现在已经退休了,我还经常来文化宫打台球。”如今,台球比赛已经成为长宁区工人文化宫的一项品牌活动,今年6月,上海市斯诺克排名赛正是在此举办。



从文化服务到体育赛事,从技能培训到创办台球协会,於忠耀用他的坚守与热爱,在文化宫这片土壤里耕耘,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这份匠心与执着,正是长宁区工人文化宫七十年如一日服务职工、成就梦想的生动缩影。回顾在文化宫度过的岁月,於忠耀坦言:“文化宫的工作看似普通,但是在这个岗位上,能够做到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名气,让我感到非常自豪。”正如他所坚持的人生信条一样: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你肯定也会有不同凡响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区工人文化宫
撰稿:孔建宏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