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豆豆“面对面”
感受舞蹈里的“中国风”与家国情怀
8月7日,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舞蹈艺术家黄豆豆走进长宁文化艺术中心520剧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舞出中国风》的舞蹈艺术讲座。来自全市的群文舞蹈骨干与舞蹈爱好者齐聚于此,共同聆听了这场融合艺术实践与文化思考的分享。
分享会上,黄豆豆结合数十年的创作与表演经历,将舞蹈艺术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娓娓道来。他重点分享了两次重大演出的难忘经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舞蹈《中国功夫》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上的歌舞《保卫黄河》,详细介绍了《林则徐》《庄周梦》等舞剧的创作历程,同时回溯了《红色娘子军》等红色舞剧的历史沿革,深情回顾了中国舞蹈界前辈的感人事迹。观众从分享中感受到舞蹈创作者的艰辛和家国情怀。
芭蕾之美绽放长宁“舞空间”
项洁艳公益工作坊点亮“荷花奖”惠民时光
8月10日,上海芭蕾舞团二级演员项洁艳主讲的“芭蕾工作坊”在虹桥街道"舞空间"(宁聚里·古北美好生活党群服务站)优雅开启,带领众多舞蹈爱好者与社区群众共同体验芭蕾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本次芭蕾工作坊中,项洁艳以"探索芭蕾之美"为主题,从芭蕾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开始,带领大家逐步深入芭蕾的世界。她通过生动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让参与者不仅了解了芭蕾的基本知识,还亲身体验了芭蕾舞的训练过程。
当曼妙舞姿邂逅红色经典
邓韵旗袍舞工作坊点亮“荷花奖”惠民时光
8月15日,上海歌舞团一级演员邓韵主讲的“中国舞工作坊”在天山路街道“舞空间”优雅开启,邀请舞蹈爱好者与社区群众共同体验旗袍舞的独特艺术魅力。
在本次工作坊中,邓韵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经典片段,从动作、韵律到情感表达,带领大家通过肢体语言触摸历史温度。她通过生动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让参与活动的市民了解了舞剧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到舞剧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点燃商圈活力
市民共赏《英歌》舞剧魅力
8月16日,本届“荷花奖”参评舞剧《英歌》总编导钱鑫,剧组演员依力凡·吾买尔、庞冠宇走进虹桥南丰城,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公益快闪互动,舞蹈爱好者与市民游客通过现场即兴互动,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歌”与现代舞台艺术的激情碰撞。
活动现场,导演和演员向观众介绍了非遗“英歌”的渊源、舞剧《英歌》的创作理念以及演出感悟。在互动体验环节,现场的幸运观众在主演指导下学习英歌的基本步法。市民张女士带着女儿完成“双槌交叉”动作后感叹:“孩子第一次了解到英歌这一蕴含着忠义精神的艺术瑰宝,非常有教育意义!”商场各层环形走廊挤满了拍照人群,还有不少外籍游客跟着节奏拍手应和。
上海两大舞团名家对谈
揭秘院团舞剧创作到人才培养的台前幕后
8月17日,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与上海歌舞团团长、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延走进长宁文化艺术中心520剧场,以“从舞剧创作到舞蹈艺术人才培养”为主题,为晋级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大赛决赛的团队骨干及编导和舞蹈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艺术对话。
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两位嘉宾首先分享了各自院团的创作历程和代表作品。从上海芭蕾舞团《闪闪的红星》《茶花女》到上海歌舞团《李清照》《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些经典舞剧作品展现了当代中国舞剧创作的丰富多样性。通过生动的创作实例,观众们详细了解了舞剧从构思到呈现的完整创作过程。在谈到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时,两位嘉宾分享了各自院团的特色做法。从严格的选拔机制到系统的训练体系,从角色塑造到舞台实践,院团为青年舞者搭建了全方位的成长平台。交流中提到,优秀舞者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训练,更需要舞台经历的积累和艺术精神的传承,这些宝贵经验让现场不少年轻舞者和舞蹈爱好者受益匪浅。
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期间重要的文化惠民活动,“艺术家面对面”这一创新形式,不仅让高雅舞蹈艺术融入大众文化生活,也为本届“荷花奖”舞剧评奖注入了更多内涵与温度,展现了上海舞蹈艺术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舞动长宁·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正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开展。目前,《雷雨》《杨家岭的春天》《破冰》和《英歌》四部入围作品已完成演出,后续还有《10909》和《孩儿枕·家和兴》两部入围作品即将上演。
资料来源于区文旅局
编辑:孔建宏、史焕焕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