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驱蚊产品时,需关注多个核心指标。产品外包装上必须有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以及产品标准号,这能保证产品的合法性、质量和效果,其中农药登记证号意味着产品做过驱蚊效果评价且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此外,还要留意产品的有效成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和禁忌等信息。常见有效成分有避蚊胺、驱蚊酯等,合格产品至少能有效驱蚊4小时,部分可达6小时,使用时需在标注的保护时间内再次喷涂以获得持续保护。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疫苗,加强防蚊是关键。 室内防护:做好物理防护,如安装纱门纱窗阻挡蚊虫进入,必要时使用蚊帐。也可选用蚊香,其中电热液体蚊香因持续保护效果佳、副作用小且安全性高为首选。 户外防护:进行户外活动时,建议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减少身体暴露部位,同时在暴露部位喷涂驱避剂,降低被蚊虫叮咬的概率。 白纹伊蚊偏好“小、清、暗”的积水环境,喜好在盆盆罐罐等小型容器内的积水以及下雨形成的干净、静止的小积水处产卵,且通常在暗处潜伏和休息。污水中孳生的多为不传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的库蚊。 为减少白纹伊蚊孳生,公众要养成经常清理积水的习惯,及时处理家中的瓶瓶罐罐。有使用价值的容器,可加盖封闭或翻转放置避免积存水分,同时要及时检查并处理室内外地面及其他区域的积水。白纹伊蚊从卵到成虫需7至9天,若能在7天内及时清除积水,就能阻断蚊虫羽化进程,避免病毒传播,因此至少每周要对小型积水进行一次彻底清除。 白纹伊蚊具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偏好“小、清、暗”的积水环境。具体而言,白纹伊蚊喜好在盆盆罐罐等小型容器内的积水中产卵,以及在下雨形成的干净、静止的小积水中产卵。同时,蚊虫通常在暗处潜伏和休息,这些地方需要多加留意。 需要说明的是,污水中虽会滋生蚊虫,但多为不传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的库蚊。因此,为有效减少白纹伊蚊的滋生,大众要养成经常清理积水的习惯,及时处理家中的瓶瓶罐罐。若容器仍有使用价值,要么加盖封闭,要么将其翻转放置,避免积存水分。此外,对于室内外地面及其他区域的积水,也需及时检查并处理。 白纹伊蚊历经卵、幼虫、蛹3个阶段,最终羽化为成虫飞离水面,整个过程需7至9天。基于这一特性,若能在7天内及时清除积水,就能阻断蚊虫的羽化进程,进而避免病毒传播。因此,为有效减少乃至杜绝蚊虫滋生,需养成定期清理积水的习惯,至少每周对小型积水进行一次彻底清除。 老人、孩子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重点呵护,防护时要根据人群特点选用适合的方式。 孩子:两岁以上儿童可使用普通驱蚊产品,但要先做皮试,观察是否过敏或受刺激,确认无异常后再正常使用。两岁以下小宝宝选用驱蚊产品要更慎重,优先采用物理防护,如使用蚊帐;若需使用驱避剂,最好选用儿童专用款,刺激性更小。 孕妇:通常不提倡使用驱避剂,加强物理防护更稳妥。在家中使用蚊帐阻挡蚊虫,外出时尽量减少皮肤暴露,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室内若有蚊虫飞入,使用电蚊拍处理安全、高效又环保。 老年人:选择常规驱蚊产品,做好防蚊措施即可。 若身边有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所在区域可能存在携带病毒的蚊虫,区域内的人都要做好前述防护措施,提高警惕,协同防护形成有效防护网,同时主动清理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垃圾和积水,杀灭成蚊。 从基孔肯雅热疫情发生地区归来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旅行史及蚊虫叮咬情况,以便及时诊断治疗。 目前基孔肯雅热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但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已扩散到北方地区,一旦有输入病例,就可能出现继发感染和传播风险。不过,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较为完善且持续强化,政府对蚊虫开展常态化监测,掌握其活动动态,北方地区风险相对较低。 夏天是蚊虫繁殖和活动的高峰期,被叮咬风险较高,北方地区居民也需加强防蚊措施,做好防蚊就能避免感染风险。
资料 | 国家疾控局
编辑 | 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