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劳动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8-18 20:34:33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暑假,裘锦秋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没有局限于课堂,而是积极投身于社区、公园、博物馆以及家庭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从单纯的“认知”升华为沉甸甸的“责任”。

九子公园作为学校共建共享的劳动实践基地,在假日里成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乐园”。“阳光九子志愿者服务队”在党员老师的带领下,迅速且热情地投入到各项服务行动中。现场,孩子们分工明确、干劲十足。有的化身“健康小卫士”,在九子驿站为银龄老人和社区工作者提供测量体重、血压等贴心服务,用稚嫩的双手传递着温暖与关怀;有的当起了“环保小达人”,俯身认真捡拾落叶、仔细清扫步道、用心擦拭健身器材,让夏日的公园重新焕发出洁净的容颜;还有的做起了“绿植小医生”,将自然课上学到的养护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汗水顺着孩子们的脸颊不断滑落,但他们的眼中却闪烁着光芒。原来,捶背时老人舒展的眉头、清扫后整洁的公园、绿植抽出的嫩芽,就是劳动给予他们最甜的奖章。

夏日炎炎,爱满社区。小太阳敬老队的队员们走进南京东路社区服务中心,开启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温暖对话。队员们精心准备了歌曲、舞蹈、诗词朗诵等才艺表演,用青春活力点亮了老人们的笑容。表演结束后,他们立刻化身“劳动小能手”:有的为老人捶背按摩,用细致入微的照顾传递着温暖;有的陪老人聊天解闷,用耐心与尊重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不仅如此,队员们还与老人共诵毛泽东诗词、临摹书法作品,在笔墨纸香中感悟革命精神。老人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握笔、运锋,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孩子们则用稚嫩的笔触写下对长辈的祝福,将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融入一笔一画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学会了担当,老人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被需要,双向的温暖流动让代际鸿沟化作了理解与陪伴的桥梁。小太阳敬老队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尊重与关爱,用劳动为社区治理注入了人文温度。

上海体育博物馆蕴藏着跨越时空的体育记忆,学生们怀着满满的好奇走进场馆,开启了一场融合体育文化、语文表达与劳动实践的探索之旅。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参观了四大主题展厅,深入了解中国奥运历程与上海体育成就。孩子们仔细观察展品,认真阅读展品介绍文字,用积累的词汇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故事或展品。

老师在一旁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如“它是什么?它哪里最吸引你?你觉得它有什么故事?”以此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奥运之光”展厅,看到奥运冠军的事迹介绍,孩子们纷纷分享感受,讲述从冠军故事中学到的坚持、拼搏等品质。

更特别的是,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展柜清洁、展品整理等劳动,亲身体验场馆维护的艰辛,明白了“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有无数人的辛勤付出”。一位家长志愿者感慨道:“孩子回家后主动整理书桌,还说‘要像博物馆阿姨那样把每件物品归位’,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太珍贵了。”在这场活动中,劳动教育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学科学习、价值观培养有机融合,让孩子们在“动口、动脑、动手”中实现全面成长。

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在假期中也不甘示弱,他们带着小小的“劳动任务卡”,将校内学到的劳动技能运用到家务中。擦拭桌面、清洗碗筷、整理玩具、扫地拖地……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各项家务劳动中。有的孩子早起清扫客厅,有的认真擦拭餐桌直至光亮,还有的尝试洗碗,尽管溅湿了衣服,却获得了爸爸妈妈的大大点赞。

在劳动中,孩子们深刻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在实践中,他们掌握了基本家务技能。部分孩子还在家长的鼓励下,主动拓展劳动内容,如整理个人物品、参与厨房任务。小小的他们逐渐明白,作为家庭的一员,有义务为家庭的整洁与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劳动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与自理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独立与自信。

从社区敬老院到体育博物馆,从城市公园到温馨家庭,裘锦秋实验学校的学生们用脚步丈量社会,用双手创造价值。代际共融、孝老护绿、文化探索、科学实践、家务启蒙……每一种方式都是劳动教育的生动注脚,每一份付出都让社会大课堂熠熠生辉。这个夏天,因劳动而炽热,因责任而明亮!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张乐熙(实习)

编辑 / 孙超慧 李伽钵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张乐熙(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黄浦6大高颜值泳池推荐!外滩景观、高空无边、复古情怀……快来畅游一夏~

2. 爆火出圈!上海年轻人涌入人民广场地下,这里开出三四十家店,有人淘到宝:感觉太爽了!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