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是鲁迅先生在虹口举办“木刻讲习会”94周年纪念日。当天,近20名版画艺术家与爱好者齐聚长春路319号木刻讲习会旧址,共同参与“八·一七”木刻艺术论坛,以座谈、分享、捐赠等形式,回溯木刻艺术的红色记忆,探讨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左边是版画艺术家作品,右边是上海鲁迅中学学生版画作品。
论坛环节,版画艺术家们围绕“木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展开深入交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桑茂林分享道,与西方表现主义不同,新兴木刻更注重社会性。对于当下创作,他认为表现语言至关重要,创作需兼顾传统精神与个性,让木刻艺术更好地面向大众。同时,他表示版画基础发展与美术教育相结合,需要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逻辑。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典藏部主任王静则从史料角度带来新视角。她介绍了鲜为人知的“MK木刻研究会”——该团体由上海美专学生发起,虽仅存两年,却在1930年代承接了木刻讲习会的火种,成员多为进步青年,以作品为“武器”参与时代斗争。“正如鲁迅当年带来的不只是技法,更是‘以艺术介入社会’的态度,如今的传承更需守住这份精神内核。”王静感慨道。
上海商学院教授赵永泉结合策展经历分享了木刻历史资源挖掘心得。他提到,在筹备“一年又一年”版画展时,团队从木刻讲习会旧址出发,梳理出上海百年木刻的诸多珍贵片段,“这些史料让我们意识到,上海木刻的脉络从未断裂,只是需要更多人去串联、去讲述。”
自由交流环节,版画艺术家们既有对创作的务实探讨,也有对行业现状的思考。有嘉宾提及当下木刻在各类美展中占比下降的困境,呼吁加强普及与推广;也有年轻创作者分享从传统刀法中汲取灵感的经历。
作为本次论坛的“压轴”嘉宾,著名版画家蔡兵结合自己与日本版画家内山嘉吉的交往经历,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段跨越国界的木刻记忆。内山嘉吉是鲁迅木刻讲习会讲师内山完造之弟,在与蔡兵的交往中,曾赠予他木刻工具与画册,还反复叮嘱“木刻要扎根生活”——这一理念与当年鲁迅所倡导的主张一脉相承。分享之余,蔡兵还与在场的版画艺术家们共同提议,明年8月17日,大家携手举办一场联合创作展,以作品为媒介,让当年木刻讲习会的精神在新时代里持续生长。
活动当天,版画领域的艺术家与爱好者们还一同参观了木刻讲习会旧址,以及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值得一提的是,版画艺术家捌壹柒的木刻小品展正在该书局内展出,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
记者:张城凯
图片:张城凯
编辑:张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