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追寻被遗忘的抗战记忆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8-18 16:08:53

来源 | 崇明检察

2025年2月,崇明区检察院数字公益检察办案系统中闪烁的一条线索引起了公益诉讼办案部门检察官的注意——崇明某乡镇红色资源点位在卫星图斑上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情况,有的点位成为了草地,有的点位无法分辨用途,边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简称“边抗”四大队)伏击日军遗址就是其中一处异常点位。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的通知,“边抗”四大队伏击日军遗址被列为重点遗址,其位于上海市崇明区西部的一处村庄。

1939年7月,“边抗”四大队90余人来崇,在南盘等一带宣传抗日,打击日本侵略军,并吸收当地贫苦农民子弟加入抗战队伍。1939年9月30日,因当地汉奸告密,日伪军集崇明百余人的兵力,于拂晓袭击“边抗”四大队,企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危难之际,“边抗”四大队中队长钱国仪翻上房顶,用机枪向来犯的日军猛烈扫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胜利突出重围,中队长钱国仪和多名战士英勇牺牲。

获悉线索后,公益诉讼办案部门检察官即刻动身前往遗址核查情况,然而没想到的是,就连寻找到这处旧址都费了一番功夫。在尝试使用地图软件无法搜索到“边抗”四大队伏击日军遗址后,办案人员根据数字公益检察办案系统网络上提供的信息了解到,遗址位于某乡镇新安村503号,于是决定先根据已知消息前往该村村委会了解情况。到达村委会后,村支书、工作人员也均表示对这个地方比较陌生,检察官只好向熟悉周边情况的老村民寻求帮助。

“那附近房子一直没有修,早都成危房了!”寻找途中,办案人员在与老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边抗”四大队伏击日军遗址所在地周边的房屋均为农村民房私宅,新安村503号的房屋也已经出租转让给某企业作为仓库使用。

几经周折,办案人员终于到达了新安村503号,正如村民所述,眼前的“边抗”四大队伏击日军遗址已成为一处仓库,和曾经的抗战故事形成鲜明的反差,周边的房屋房顶已经破损,屋内堆满杂物,屋内外满是杂草,丝毫看不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勇闯敌阵英勇抗争的伏击战。

不能让这些流淌着人民农民子弟鲜血的红色抗战记忆被人遗忘。带着这个信念,办案人员迅速梳理了相关案件事实、法律关系和行政机关的履职情况,将“边抗”四大队伏击日军遗址等红色资源保护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受理,并向属地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对“边抗”四大队伏击日军遗址等红色资源采取保护措施,并督促其加强辖区内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避免类似情形发生。

属地镇政府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和办案人员取得了联系,共同研商整改方案,逐个攻破难题。崇明区检察院积极履职,一方面协调区文旅部门指导镇政府对“边抗”四大队伏击日军遗址进行不可移动文物申报工作,另一方面详细咨询专家学者意见,研讨红色资源传承和保护的有效路径,帮助镇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整改计划。

目前,针对“边抗”四大队伏击日军遗址不可移动文物申报工作已经启动,遗址周边环境也得到有效整治,同时,属地镇政府在线上线下同步对遗址的历史背景、红色故事进行宣传,深度挖掘西沙田崇明革命历史,将红色点位和阵地串点成线,开发红色旅游,打造文化名片。

因属地镇政府已采取相关整改措施,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崇明区检察院遂终结案件。至此,这段沉睡的红色记忆被再次唤醒,革命先烈英勇抗争的事迹将再次展现在一代又一代崇明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