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绿色”通常是指部分或完全被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绿色”包括公园、社区花园、公共草地、运动场、室外公共休息区以及道路附近的植物等等,是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绿色”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多样性,多接触“绿色”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
省流版
1. 接触“绿色”可直接或间接促进身体健康,包括呼吸健康、神经-心理健康、视力的保护和肥胖的预防,以及降低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增强免疫力等。
2. 注意这4点,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接触“绿色”: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做好安全防护、保持适宜的运动量,以及合理安排时间。
接触“绿色”的好处
① 呼吸健康
“绿色”不仅能够过滤空气中的PM2.5及PM10等颗粒物,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从而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以及黏膜干燥引发的呼吸道感染。
② 神经-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童年时期长期接触“绿色”能够降低成年后患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接触“绿色”还被发现与孩子记忆力、注意力和认知发育等方面表现更好有关。
③ 视力保护
“绿色”空间的开放视野促使眼球睫状肌进行远近交替调节,降低眼轴异常生长的风险;除此之外,接触“绿色”会增加儿童的户外运动时间并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从而降低儿童视力障碍的风险。
④ 预防肥胖
研究发现,居住环境的“绿色”程度更高,儿童的体质指数(BMI)、腰围以及全身和躯干脂肪量更低,这与“绿色”通过增加身体活动、改善睡眠和减轻压力等途径有关。
① 减少噪声影响
“绿色”空间能够降低环境中的噪声污染,从而放松心情,减缓压力。
② 减少空气污染
“绿色”能够有效隔绝空气中的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从而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③ 增强免疫力
“绿色”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群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孩子免疫系统抵抗非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接触“绿色”也要有计划
1.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
夏季时避开正午高温,选择清晨或傍晚活动。冬季优先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日照充足时段。春秋季节白天均适合外出。
2. 做好安全防护
要注意选择绿化区、公园等清洁安静的环境,远离河流,孩子们在拥抱“绿色”的同时要谨防花粉过敏和蚊虫叮咬,不随意采摘食用野果或未清洗的果蔬。
3. 保持适宜的运动量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摔伤。家长应当观察孩子活动状态,如面色、出汗量,避免过度疲劳。活动后避免立即大量饮水或食用冰镇饮品。
4. 合理安排时间
建议每天进行2-3小时户外活动,可以和学习相结合,将自然中探索“绿色”融入学习。根据孩子学习计划动态平衡户外时间,例如周末延长户外活动时间,考试期适当减少活动,将户外项目安排在假期进行。
/健康科普
供 稿:郑柯炀
编 辑:董莉薇
审 稿:罗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