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申工社 > 文章详情

闷热厨房忙一天,他全身器官加速“融化”!上海连续高温要警惕!此病死亡率80%!

转自:申工社 2025-08-18 15:39:06

上海最近的天气就是复制粘贴

每天都晴热难挡!

今天(8月18日)10:35

上海中心气象台就已发布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中午12:00,

徐家汇站最高气温已经来到35.0℃,

今年第32个高温日达成!

上海已经连续13天高温!

预计周三至周五的最高气温

可接近或超过37℃

@所有人,

高温之下,

疾病风险可能就在身边!

近日,

#浙江一厨师热射病

全身器官被煮沸险丧命#

话题冲上热搜,

引发关注!

近日,浙江杭州32岁的厨师小吕(化名)在闷热的厨房里忙碌了一整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后,感到头晕乏力,测体温发现飙升至38.7℃

起初他没太当回事,以为只是普通的中暑。凌晨小吕在浴室突然晕倒,被家人发现时,他已经意识模糊,皮肤滚烫得吓人,随即送往医院。

化验单一出来,血液指标全线崩溃:肌酐飙到正常值5倍,肝脏指标AST突破2000U/L,肌肉溶解的肌酸激酶更是高达22453U/L,肺部CT显示右下肺有斑片影,存在肺部感染;降钙素原更是超过正常值400多倍,出现了炎症风暴……全身器官像被放进蒸笼,正在加速“融化”。急诊科医生表示:“这是典型的热射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医院供图

医院迅速启动“热射病救治流程”,为小吕进行冰毯降温、保护肝肾功能、持续CRRT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经过7天的全力抢救,小吕终于睁开了双眼。几天后,他的体温稳定在37.2℃,肌酐和肌酸激酶都回落到正常水平。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

死亡率最高可达80%

它就像隐形的火炉,

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便能

将脏器“烤”至衰竭

 热射病案例敲响警钟

出现早期症状需及时休息!

医生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低估高温的危害!出现早期中暑症状就要立即停止活动,这个病例,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厨房本就是高温环境,成了热射病的“温床”。小吕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持续劳作,身体无法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散热。更关键的是他在早期忽视了病情,在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时,没有及时停止工作进行休息和处理而是选择了坚持,再加上他本身有基础疾病,这几大因素多管齐下,使得病情迅速发展。

医生强调,很多患者都像小吕一样,把初期症状误认为是普通中暑,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急诊科在最近一个月内就连续接诊了3例严重热射病患者。

看懂这些信号

快速识别热射病

根据《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 版)》,热射病通常具备以下典型症状:

体温急剧升高

核心体温常常超过40℃,此时用手触摸患者皮肤,会明显感觉到异常灼热

图源:中国天气

皮肤干燥无汗

皮肤干燥无汗是热射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于普通中暑可能伴随出汗的情况,热射病患者因身体调节功能严重紊乱,汗腺功能失调,导致皮肤摸起来干燥发烫

意识模糊、抽搐

患者往往会出现意识模糊,如答非所问、无法正确辨认周围环境;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抽搐,表现为全身肌肉不自主地剧烈收缩;严重时会陷入昏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呼吸频率可能每分钟超过30次;心跳加速,脉搏跳动急促且可能不规律。

相比于普通中暑仅表现为轻微头晕、出汗、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热射病症状更为严重且进展迅速。专家建议热射病的快速评估应在5分钟内完成,判断包括患者的意识、脉搏、呼吸、血压、核心体温和指脉氧等基础生命体征。

科学急救是关键!

热射病急救的“黄金30分钟”内,科学有效地降温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专家指南推荐:热射病的降温治疗要在发病后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

如发现身边人中暑,应快速降温,如解开衣物,温水擦拭身体,冰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同时要多补充含电解质的溶液,并立即拨打120

高危人群需要重点防护

户外工作或活动者应避开高温时段,每小时休息10分钟并补充电解质水,穿戴透气防晒衣物。

老年人高温不敏感易忽视身体不适,最好安装温湿度计监控室内环境;不节约空调电费,在高温天气要合理使用空调,保持室内适宜温度;不单独居家避暑,尽量有人陪伴,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慢性病患者需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波动>5mmol/L要提高警惕;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骤降20mmHg需及时就医;心功能不全患者体重日增>1kg可能提示水潴留,要及时采取措施。

图片源自网络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应急广播、潮新闻、钱江晚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

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王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