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从5岁到81岁!荒地奏响绿色共生曲

转自:徐汇通 2025-08-18 11:21:00

近日,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九村邻里汇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开工仪式——城市农夫成长营的中水循环自动灌溉系统正式启动建设。这标志着梅陇九村酵植菜园即将迎来一次“解放双手”的智能化升级,也为这个由居民亲手从荒地中唤醒的城市生态田园注入了科技动力。

活动现场

浇灌痛点催生智慧方案

项目设计者讲解系统原理

据项目设计者、年仅17岁的时肇铭介绍,自动灌溉系统的诞生源于居民种菜的实际困境:蔬菜浇水需随温湿度灵活调整,但居民时间难匹配,加之菜园每日16:30后闭锁,浇水常成难题。更关键的是,自来水中的氯气等成分易致土壤板结,而酵素液肥富含微生物,可激活土壤营养、分解有害物质。新系统巧妙结合中水循环与酵素液肥,实现“水肥一体”,既解人工之困,更护土壤之健。

荒地蝶变:从蓝图到青绿

孩子们参与开荒

这座充满生机的菜园,数月前还是一片沉寂的荒地。今年四月,在凌云社区基金会“凌聚杯”公益微创投支持下,梅陇九村居委会与“同梦青绿”团队发起“城市农夫成长营”。从居委会议室里热烈的“菜园规划会”,到八旬“不老松”爷爷挥锄开荒、稚子俯身捡石头的动人场景,居民用双手绘就了酵植菜园的初生画卷。

循环魔法激活社区力量

“蚯蚓老师”教授孩子们堆肥技巧

菜园的沃土,源自一场“垃圾变黄金”的生态实践。堆肥专家“蚯蚓老师”带领居民将甘蔗皮、菜叶、咖啡渣等300斤厨余,在特制“百变箱”中转化为黝黑有机肥。凌云社区凌陇市集、早点铺、咖啡店纷纷助力,邻里协作让枯燥劳动化为欢声笑语的相聚时光。

全龄共育社区温度

日常开展种植技术分享会

如今,11组志愿者家庭与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共同耕耘这片土地。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薄丽婷老师担任起了菜园的技术指导;三毛与月虎老师承担起日常种植管理;胡章梅阿姨在空闲时间也为菜园浇水除草……在这小小的一方土地里,爷爷教孙子翻土,父母带孩子播种。紫苏、茴香化作天然驱虫剂,南瓜授粉技巧在一次次实践中传递,种植活动悄然成了田间课堂。丰收的蔬菜更化作了“爱心快递”,由居委干部送至孤寡老人家中。菜篮里流转的不仅是新鲜绿意,更是重新编织的邻里温情。

随着中水循环系统进入施工与调试阶段,梅陇九村的生态实践已从单纯的耕种升华为一场生动的基层共治示范。它以社区智慧探索出湿垃圾减量的新路径,让“无废城市”理念扎根日常,更通过全龄参与的“大家庭”式协作,将社区凝聚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温暖共同体。

记者:李芊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