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基层治理最头疼的事,其中绝大多数问题更是涉及“三跨”,让基层无从下手。闵行区自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以来,通过坚持完善源头预防、畅通渠道、问题解决、多元化解,推动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取得进展,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社会关切。
今年3—7月全区71个网格已解决“三跨”问题407个,91个在协调解决中。全区各街镇办理周期超三个月的长期未办结事项由2月份的58项(94件)大幅减至17项(34件),工单量降幅达63.8%。综合网格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实现跨部门协同,16个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化解。
“荒地”改建为新能源车充电场
停车位“一位难求”近年来成为横亘在居民生活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难题,不仅因为停车资源紧迫,更有许多“僵尸车”占有了本就稀缺的停车资源,处置中又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联系求证,进入处理流程,车主又会出面进行干涉,反复几次过后导致处置搁置,停车资源愈发紧张。闵行区相关街镇通过综合网格联合多个部门,既清理了乱停车这一“拦路虎”,又借此规范了现有车辆的停放秩序,为“停车难”问题找到了破解之策。
针对兴农网格中浦江馨都停车难问题,浦江镇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网格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分级收费、规范停车、内部挖潜“三步走”纾解居民心头愁事。对业主包年车辆按照第一辆车、第二辆车、第三辆车实施分级收费,阶梯提价,且地下车位停车费略高于地面停车费用。临时停车每小时收费3元,24小时封顶48元。固定车位车辆进入小区2小时后,如仍未进入地下停车库,超时部分按临时停车标准额外收费,引导固定车位车主规范停车,缓解停车压力。此外内部挖潜,综合网格牵头规建办、城建中心等部门力量,厘清社区西侧围墙外的荒地的性质归属,召开现场协调会,将“荒地”改建为新能源车充电场,共新增车位28个。
同时兴农网格牵头召集区域内居村、城建、社区、经济公司等成立停车治理小组,对乱停车现象及时劝阻,确保有序停车;通过搭建多方议事平台,让居民参与细化停车规则并对长期违规占车位行为探索“黑名单”制度,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
颛桥镇通过“1+1+5”机制整顿停车乱象,每月召开一次网格党建联席会议,由网格长牵头,集中研判、调度资源,协同处置事务。每双周召开一次临时党支部会议,由网格临时党支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灵活运用“驻点力量+吹哨报到”,精准调度、高效联动。“5”即日沟通、周例会、月调度、季盘点、年评估。小问题快办速决、日清日毕,难事项综合施策、协同处置,力争各类诉求在各级层层妥处,不遗不漏。
针对君莲综合网格广润苑小区北门停车乱象问题,网格长通过联席会议机制,约请相关部门、第三方管理单位、商户代表、人大代表等共商共议,最终清理20多辆“僵尸车”,重新规划停车位,制定了分时段收费方案,困扰居民多年的“停车难”得到缓解。
“油烟味”减量,“烟火气”增效
盛夏来临,路边餐馆油烟扰民问题进入季节性高发期。由于多部门对该类问题都涉及一部分工作要求,反而容易形成“谁都要管、谁都不管”的局面,导致该类问题经常性返潮,居民长期投诉无果。闵行区以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机制为抓手,通过各综合网格治理实践,探索出一套“问题收集—协同处置—长效巩固”的闭环治理模式,有效平衡商户经营与居民生活需求,实现“油烟味”减量、“烟火气”增效。
莘庄镇“一店一策”,探索油污治理路径。综合网格牵头,采取网格+环保+市场+公安+城管等部门上门联动分析包案。网格巡查时发现油污扰民,组织多部门联动实地勘察、联席会商,明确商户整改要求,以技术赋能推动实现排放减少,指导商户升级高效净化设备、规范管道清洗频次。
春申网格发现烧烤店普遍存在油烟浓度较高和刺鼻性气味逸出问题,在各部门的指导下,烧烤店有效减少了刺激性调料使用并安装了新的净化设备,从源头降低油烟浓度。莘光网格畹町路一家烧烤店油烟扰民引起反复投诉,临近商铺间也时常因此产生纠纷,网格长多次议事协调、现场指导,城管执法队、规划生态办(环保)、市场所积极推进牵头使这个持续两年的商铺邻里纠纷得以解决,墙内墙外长期矛盾也戛然而止。
吴泾镇通过“前端发现+应急处突+社区评估”,大幅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解决治理问题为实际导向,在联系走访、问题处置等环节向“八大员”、镇职能部门“吹哨”,让“吹哨”管用,让“报到”迅速,根治了油污扰民这一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永德综合网格居民反映“家中总有异味,窗户都不敢开,洗净晾晒的衣服总有股异味,也不知道是哪家店飘来的味道”。综合网格立即构建“网格吹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将行政执法队、生态环保、城建、城运、市场监管、环卫、营商办等在内的12个职能部门、5家专业公司、185家餐饮店纳入治理共同体,建立“1+4+N”协同体系,打造“30分钟响应—2小时处置—24小时回头看—社区群众反馈评估”闭环流程,确保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响应和快速处置。创新治理油污机制以来,油污问题平均处置时长由72小时压缩至6.5小时,重复投诉率下降100%,目前0投诉。
“无名路”从“无人管”到“精细管”
无名路作为未正式命名、未纳入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城市隙地”,普遍存在停车混乱、人车混杂、高峰时段拥堵等问题,且因长期失管,安全隐患与日俱增,一直是处理难点。闵行区部分街镇在综合网格内积极探索“无名路”的管理办法,通过多方合力,让居民苦不堪言的“堵心路”逐渐变成出行的“舒心路”。
虹桥镇通过“一路一策”提升无名路街坊管理水平。紫藤综合网格内共有7条无名路街坊路,涉及8个居民区,历史遗留等原因,产权归属模糊、管理主体不明。去年至今综合网格涉及无名道路街坊路的12345案件多达20件,主要集中在绿植修剪、车辆停放、道路设施养护和环境问题等。
紫藤综合网格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协商制定攻坚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思路,明确推进时间节点,细化责任分工。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为每条街坊路无名路制定“一路一策”攻坚解决方案。网格长牵头召开临时党支部周例会,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沟通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街区、居民区、党员志愿者、物业、沿街商户等共同参与的治理共同体,同时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周边商家成立自治小组,共同维护道路环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网格督促属地居民区和物业进一步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实现问题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对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解决,确保治理成果长期巩固,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梅陇镇通过“条块联动”统筹解决道路管理问题。由综合网格临时党支部牵头,针对村宅道路管理难度大问题,联合街区党支部、城运中心、规建办、城建中心、曹行派出所、交警三大队、永联村、银兆银都居委会、城投公司等组建攻坚行动小组,锁定交警对村宅道路执法权受限的症结,明确各方职责,开展网格+部门+属地协同治理:加强交警现场疏导,压实永联村日常巡查责任;针对规划道路平驰路乱停车现象,对接附近厂区,开展沟通劝导,规范员工停车;针对银都路乱停车现象,通过安装交通立柱、网格人员打电话劝离“技防+人防”的方式,有效规范停车秩序。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网格内12345停车投诉类工单下降83%。
另外,跨前布局长效治理,强化源头预防与前端化解,提前研判辖区内工程项目及外来人口流入趋势,整合资源、动态开放300个临时停车位。持续加强日常网格巡查,落实七大员路段包干、分班轮岗机制,组建志愿巡查队,广泛动员街区党员骨干、热心群众、社区志愿者参与停车治理。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网格走访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文明停车法规,提升居民和商户的文明停车意识。
综合网格作为“前哨”和“枢纽”,承担着敏锐发现问题、精准研判需求和及时协调处置的重任。下一步闵行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紧盯区级热点难点问题、街镇热点难点问题和综合网格点题破题“三张攻坚清单”,强化条块问题联治,有效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努力打造议题共商、决策共谋、难题共解、发展共建、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网格治理共同体。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