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V聚场”满月了!优质创作者在这里,引爆创意核“聚”变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17 14:35:56

7月17日,位于杨浦区创智天地6号楼的“V聚场”正式投入使用,“张开双臂”欢迎优质内容创作者。如今,“V聚场”启用已“满月",这座4700平方米的“内容梦工厂”正悄然改变着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生态。

“V聚场”

“开会就在二楼的开放空间,荡着秋千、撸着猫,气氛很好。直播还能用楼上的直播间……”歌歌AI创始人、CEO龙勇带着团队刚进驻“V聚场”不到一周,已经好评连连。

一个月前的7月17日,位于杨浦区创智天地6号楼的“V聚场”正式启用,以专为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打造的特色空间与暖心服务,迅速成为行业焦点。截至“满月”当天,首批已有21家优质企业确定入驻,举办了8场主题活动,一个集创作、交流、孵化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初步成型。

01

“磁吸效应”初显:

首批21家优质企业入驻,粉丝总量已超1亿

开业当日,“V聚场”即面向广大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发起入驻邀约,得到热烈响应。一个月来,通过“推邀孵直通车”计划,首批21家优质企业确定入驻,其中13家为头部UP主、“大V”工作室,8家为MCN机构和游戏企业,合计粉丝量突破5000万大关。

“我们持续‘推邀孵’,即‘推荐一批’,打通B站、抖音、小红书等头部平台推荐渠道,优先引入平台认证优质企业;‘邀请一批’,区投促办、区网信办、科创集团等精准瞄准头部MCN机构、标杆创作企业、技术支撑服务商及认证创作者定向邀请;‘孵化一批’,杨浦区互联网发展协会通过房租补贴和要素政策包,吸引潜力企业。”“V聚场”运营负责人付秋语介绍道。

入驻者中不乏行业标杆,既有“G僧东”“上海小马哥”等本土“大V”,也有“籽岷”“不刷题的吴姥姥”等垂直领域头部账号,还有专注于文化产业的漫卡互娱、歌歌AI。这些优质创作者的选择,印证了“V聚场”的吸引力。

“办公室大了三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我们的空间更有想象力。”沪语文化博主“G僧东”被称为“野生上海文化大使”,“V聚场”开放以来,他又成为这里的“头号粉丝”,他在视频中曾表示,“这里还有很多公共的会议室,不同的直播间符合不同的场景,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像“G僧东”团队一样的创作者纷至沓来。数据显示,目前意向入驻企业已超过200家,招商团队还在加紧进行对接回访。“现在有好几家企业和‘大V’团队已经正式搬进来了,其他的还在陆续搬家中,‘V聚场’正在越来越热闹。”付秋语说。

02

共享设施“太实用”:

二楼“灵感实验室”受欢迎,三楼直播间常亮灯

走进“V聚场”二楼的“灵感实验室”开放区,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内容创作者们围桌而坐,有的荡着秋千,有的坐着瑜伽球,一台电脑放在中央,正在集体“头脑风暴”。“相比封闭的办公室,我们更倾向于在这片开阔的空间里开会,体验度拉满。”歌歌AI创始人、CEO龙勇的团队,就是这里的“常客”。

“V聚场”的电梯间会“长出猫”。搭乘电梯时,创作者们时常能与小猫来一场偶遇。“一只橘猫、一只蓝猫,非常亲人,随便撸。你坐在那儿,它们就会自动把头‘塞’进你的手里。”入驻“大V”——“苏星河牛通”团队的成员石歆怡一边抚摸猫咪,一边笑着说,“我们自己在办公室里还养了一只,等于一栋楼里有三只猫,还有比这更好的办公环境吗?”

三楼的直播间门口,一盏“ON AIR”提示灯白天常常亮着——这意味着有“大V”正在使用中。“有需要的‘大V’都能预约,目前已经很多人都用过了。”付秋语说。入驻“大V”之一“籽岷”对这些直播间赞不绝口,“各种设施都配齐了,约了就能用,特别实在!”

设施共享不仅提升了创作效率,还催生了新内容形式。在直播间里,不同领域的UP主们开启联动合作,新颖的内容正在不断萌发。

从曾经的“朋友圈好友”到如今的“办公室邻居”,“大V”之间的联结逐渐加深,不同赛道交错融合,形成了一种“创意共生”关系。“出门就能找到合作伙伴”的便利,在此成为现实。

03

“空间之外”:

把握服务需求,缤纷活动构建行业生态

过去一个月里,“V聚场”已主办或承办了8场主题活动,以“服务大V、赋能行业”为核心定位,以3F果缤纷魔方厅和1F藤启无界多功能厅为两大载体,构建了覆盖内容创作全链条的服务生态。

7月25日的“澎湃大V沙龙”通过主流媒体与头部UP主的深度对话,帮助“大V”提升内容价值表达,展示年轻人的才华;8月8日的“AI时代的内容创作者如何守住‘版权底线’”主题法治沙龙为20位创作者提供了版权存证、跨国授权等实务指导……

“这些内容真的很实用,为我们开拓眼界,更打开了未来创作的无限可能。”入驻“大V”之一——“不刷题的吴姥姥”团队的负责人任咪咪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她直言,这种“楼上办公、楼下沙龙”的生态非常适合自己。

据付秋语介绍,这些系列活动旨在突破传统园区仅服务入驻企业的局限,搭建一个面向广大内容创作者的开放式赋能平台,既提供智能工具培训、政策合规指导等专业支持,又创新性引入公共法律服务、主流媒体资源对接等特色服务。

04

政策服务精准滴灌:

“政策便利店”赋能,“沪九条”“YOUNG立方”具象落地

设施齐全、服务完备,“V聚场”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政务服务是这里的一大亮点——

每天一早,一楼的“樱有尽有”政务服务中心准时敞开大门。每周,区投资促进办牵头,联动区委网信办、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区商务委、区人才局等多部门,分期分批派驻服务专员在现场开展常态化咨询服务,精准解答企业各类疑问,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沪九条’‘YOUNG立方’现在正是热门,很多企业和‘大V’都会来咨询。此外,还有‘V聚场’相关的入驻政策、场地规划、配套服务等,也都是他们关心的焦点。”付秋语介绍说,“全区多部门之力在此凝聚集结,就是希望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让真金白银的好政策落到实处。”

这种“部门轮值+精准对接”的模式,让政策服务变得触手可及。在这座政务服务中心里,一本“V聚场”服务手册被频频拿起翻阅,在旁配备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则打通了高效服务的“绿色通道”。“刚来时就听说服务很便捷,没想到连信息出海相关内容都能在这里咨询清楚。”常有UP主团队穿梭于政务服务中心与办公室之间,感受“楼上楼下少跑腿”的便利体验。

作为杨浦区落实“沪九条”“YOUNG立方”等创新政策的重要载体,“V聚场”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政策服务的集成枢纽。在这里,政府、平台、企业形成高效联动,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每一家入驻企业。

“从‘V聚场’入孵企业的房租、物业费减免,到对优质内容的现金奖励;从企业出海扶持、大学生实习计划,到各类事务办理的快速通道与合规监管,我们希望政策在这里实现更好的落地,也让‘V聚场’成为杨浦激励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一个好的开始。”付秋语表示。

在杨浦,政策不是挂在墙上的文件,而是企业手里的“工具包”。新兴的政务服务模式正在向全区推广,越来越多类似“V聚场”的产业集聚区将成为内容创作者们的“梦工厂”,让政策得以“找得到、听得懂、用得上”,真正实现内容创作的“轻装上阵,加速奔跑”。

一个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下一步,杨浦“V聚场”还将继续以优质空间、暖心政策、周到服务,推出鼓励互联网优质内容生产的切实举措。立足“满月”,仰望未来,“V聚场”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而杨浦,还将拥抱无限可能……

文字 | 汤顺佳

图片 | 汤顺佳

视频 | 袁晟珺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