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别让坏情绪层层传递!教你三招截断“踢猫效应”的负循环

转自:上海宝山 2025-08-17 08:08:54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踢猫效应”。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你们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是怎样处理的呢?会不会忍不住向身边亲近的人发泄,尤其是孩子?“踢猫效应”揭示了一种负面情绪传递的现象。快看看怎样处理负面情绪更合适吧!

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踢猫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个体经历不愉快的事情后,可能将这种负面情绪无意识地转移到无力反抗或较为弱小的个体身上,从而产生一连串的负面情绪传递。

01
“踢猫效应”的心理学机制

·

“踢猫效应”背后涉及多种心理学机制,如情绪转移与防御机制、情绪的传染性、情绪管理能力、认知偏差与不合理信念等方面:

情绪转移与防御

当个体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若无法直接对相关的对象发泄,便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较为弱小的对象身上,这就是情绪转移与防御。

社会关系传递

“踢猫效应”中坏情绪会沿着社会关系高低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这就是情绪的传递。

工作、生活中的一次失败或批评,有的人泛化为自己能力不足或不被认可,从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并容易将这种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这是由于个体面对负面情绪时产生的认知偏差所致。

情绪管理失调

根据“踢猫效应”背后的故事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一现象与情绪管理能力缺乏密切相关,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不知道怎样合理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发泄到他人身上来暂时缓解内心的烦闷。

缺乏沟通技巧

在家庭、工作等环境中,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导致“踢猫效应”的一个原因,产生负面情绪不能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而是选择将情绪压抑后转移发泄,便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02
如何避免“踢猫效应”

首先,学习自我情绪的识别与管理,当感到情绪激动或压力增大时,可以尝试尽快冷静下来问问自己:

“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这种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这有助于识别情绪的根源。

其次,学习缓解情绪的技巧,如寻求亲友支持、分享自己的经历,尝试正念冥想等放松训练可以尽快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最后,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地宣泄,如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呐喊、大声痛哭、摔打枕头、做运动、将烦心事写在纸条上撕碎等。

其他方式,如转移注意力、提高沟通能力并直接表达等也可有效避免“踢猫效应”。

编辑:潘乔雨

资料:沪小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