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闵行这位爷叔,有不少“花头精”!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8-16 17:29:48

盛夏时节,江川路街道新华小区鹤庆路641弄19号北面的绿化带里,一派生机盎然:月季、朱顶红、百合竞相绽放,小木槿如彩色棒棒糖般挺立其间……这片精致花境的打理者,是小区居民杨三方。这位74岁的上海爷叔,身材中等、皮肤黝黑、爽朗健谈,30余年的养花历程里,不仅藏着他对“养花人自我修养”的生动诠释,更用一草一木的芬芳,滋养着邻里间的温情,也让文明的种子在绿意中悄然生长。

与花结缘三十载:

从田间兴趣到生活日常

杨三方与花的缘分,要从年轻时在北桥下乡的岁月说起。那时他种植杂交水稻,农闲时便跟着大队科技站的技术员学习种植技术和植物保护,菊花、夜来香、小苍兰等花草,在温饱为先的年代,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神愉悦的窗口。

1989年起,仍在电动工具厂当维修工的他,和朋友兼职开花店,养花从兴趣逐渐融入生活。工作之余,他钻研种植技术,制作的盆景枝丫蜿蜒遒劲,透着中式美学的隽永,足见投入之深。

退休后,他成了专职养花人,从自家阳台的小天地起步,随着经验积累,养花的热情愈发浓厚,与花相伴的时光不知不觉已超30年。

每日耕耘不辍:

用细致与投入扮靓社区角落

2023年,杨师傅注意到小区北侧周边绿化带没什么像样的植被,便想着把养花的爱好延伸到这里——“既能施展爱好,又能美化小区环境,多好!”于是他主动接手打理这片花境。

如今,这里植物种类丰富:藤本的月季、草本的蜀葵、木本的小木槿、水培的睡莲,还有各类多肉植物……不同植物习性迥异,浇水、施肥、打药都需精准把控。接手以来,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这里,投入已超万元,还专门学习了花境布置知识,把曾经不起眼的角落,打造成了居民眼中的亮丽风景多年来从未褪色。

从自家阳台到社区公共空间,这份热爱始终鲜活。他用日复一日的耕耘证明,养花不仅是个人乐趣,更能成为扮靓家园的力量。

“养花不是为了独占,而是为了分享。”这是杨师傅常挂在嘴边的话。打理花境时,遇到驻足观赏的邻居,他会随手剪下一朵月季相赠;爱人全力支持他的爱好,不仅催着他把家里的花移栽到楼下,还主动帮忙浇水;邻居们也常主动帮忙除草,分担他的辛劳。这份公益之举,早已获得了邻里的一致认可与支持。

曾有一位受病痛困扰的轮椅女青年,常在花境前默默看花。杨师傅得知鲜花能让她暂时忘却烦恼后,特地剪了许多花送给她,祝她早日康复。在他看来,花虽不是药,却是能抚慰心灵的“安慰剂”。

如今正值三伏天,杨师傅又按植物习性调整着照料节奏:月季要休眠,需细心修剪;蓝雪花、睡莲正盛开,要保证水肥充足。“养花人四季都有活,春夏秋养花,冬天养土,四时轮换,这样才能生生不息。”他始终觉得,小区环境就该美美的,大家生活才能身心愉悦,这份朴素的想法,支撑着他日复一日地付出。

从个人爱好到社区风景,杨三方布置的花境不仅为小区增添了色彩与生机,更传递出邻里间的温情与善意。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这样的“微景观”正是文明的生动注脚——它源于居民对生活的热爱,体现着对公共空间的珍视与呵护,更用花草的芬芳串联起邻里情感,让文明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越来越多如杨师傅般的居民用行动美化家园,共同勾勒出文明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供稿:江小川

编辑:汤婧娴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