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米饭太硬、菜量不足……TA们专门给社区食堂“找茬”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8-16 16:18:00

社区食堂不仅可以解决部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能为不想做饭、不会做饭、没时间做饭的群体提供一个距离较近、菜品多样、价格相对低廉的用餐选择。闵行现有41家长者食堂,获得了部分居民青睐,但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扰。

在夏令热线中就有居民反映,今年3月开业的新虹街道华美社区长者食堂,“米饭比较干硬,不适合父母吃,还要自己另外做,太不方便了,而且菜量也比以前少了”。

如何让这处民心工程真正暖到心坎里?8月13日,由长者、食堂营养师、居委干部、街道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带着“挑剔”的胃上门“找茬”,试吃、提意见、改菜谱,给“众口难调”的社区食堂开出了“药方”。

上午10点的华美社区长者食堂已经飘出饭菜香。家住华美路220弄小区的王佩凤老两口,都会来距家大约100米的社区食堂用餐。王佩凤说,孩子在外工作,她平时喜欢参加社区活动,没时间在家做饭。新虹街道社区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说,这个社区食堂覆盖周围14个社区,每天有200多人来这里用餐,包含早中晚三餐,饭菜周周不重样,每天至少30种菜可选。

后厨里,两口饭锅正冒着热气。“一锅正常软度,另一锅多加了半杯水,专门给牙口不好的老人备着。”打饭阿姨麻利地舀着饭,“之前有人说饭硬,现在这样谁都能吃顺口。”这是膳食委员会成立后改的又一处细节。

“标准化定量+个性化定制”成了食堂的新规矩:每客米饭270—300克,菜品130—150克,分量全公示在墙上;带辣的、动物内脏类菜品全下架,换成低盐少糖的炖菜;有老人行动不便,食堂还能提供食物分剪、“半份菜”服务。

“我和老伴一天两顿都在这儿吃,上个月花了不到1500块,划算!”常客韩国丽边吃边提建议:“这豆豉鲈鱼挺好,就是杂粮饭能不能再煮软点?”

她口中的这道菜是食堂新推出的“健康低脂餐”系列之一:去刺的鲈鱼肉切得小块,配着青豆、三色藜麦,再搭一杯紫苏柠檬茶,热量才200多大卡。“以前觉得健康餐没味道,这个鱼鲜得很!”韩国丽的话,正说中了食堂的新心思——不仅要让老人吃得舒服,也得吸引年轻人。

“您提的杂粮饭软硬问题,我们已经调整了黑米、大米的配比。”运营方缘源公司研发总监龚超拿着本子记着,“我们每月都会请老人试新菜,最近正琢磨着加些立秋后的时令菜”。膳食委员会的“金点子”,正让菜单越变越贴心。

如今,这里能用闵行“为老助餐一卡通”跨街镇就餐,社保卡支付还有优惠,不少上班族也成了常客。“委员会会不定期开,大伙的意见随时能提。”新虹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食堂让长者吃得满意、新客愿意进来,持续经营下去。

记者:毛海萍
供稿:欣洪悦

初审:方佳璐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