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一场沉睡三周的“梦”:华山医院多学科合力“唤醒”陷入昏迷的她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8-16 14:19:04

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门口,王女士脚步虽缓却坚定地自行走出。对她而言,过去三周犹如一场模糊而停滞的长梦;但对她的家人和华山医院多学科救治团队来说,这却是与死神惊心动魄的生命赛跑。

病情急转直下,昏迷中紧急转院

时间倒回五月的一个深夜,熟睡的王女士被剧烈的头晕、头痛和喷射性呕吐猛然惊醒,随后又出现发热、鼻塞等症状。“难道是感冒?”短暂缓解后她未及时就医。然而两天后症状凶猛反扑,高烧达39.5℃。当地医院查出多种病原体感染,但常规治疗下病情非但未好转,更在6月4日急转直下——王女士陷入意识混乱,无法辨认亲人,被紧急转至华山医院。

急诊科主任陈明泉教授团队发现,王女士不仅病因扑朔迷离,还接连出现消化道出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难度陡增。尽管经急诊团队努力,其炎症指标有所好转,但王女士依然深陷昏迷,生命垂危。

迷雾重重,多学科联手揪出“真凶”

急诊科邀请神经内科会诊后,专家团队敏锐地察觉到:患者更可能是患上了罕见的中枢神经免疫性疾病。接力棒随即交到了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免疫组陈向军教授团队手中。

经过对病情的缜密梳理与分析,陈向军教授团队将目标锁定在一种名为“GFAP相关性脑脊髓膜炎”的罕见病上。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症状(如头痛、意识混乱、肢体无力)极易与感染性疾病混淆,诊断极为困难。

创新方案创造“苏醒”奇迹

传统首选激素治疗,但因王女士有消化道出血史,使用激素风险极高。陈向军凭借丰富经验,果断决定采用血浆置换疗法——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有害抗体来治疗。

在输血科孙菲医生团队的高效协作下,王女士顺利完成了五次血浆置换治疗。生命的奇迹悄然降临:沉睡了整整三周的王女士,终于睁开双眼,问出了第一句话:“我在哪里?”

后续复查显示,王女士关键的GFAP抗体已转为阴性,标志着治疗取得关键胜利。经过后续免疫治疗巩固,她最终康复出院,自己稳步走出了病房,回归了平静幸福的日常生活。

陈向军表示:“此病例凸显了罕见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复杂性。及时识别、多学科紧密协作与个体化治疗,是成功的关键。”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赛,最终在多学科专家的精湛医术与无畏担当下赢得了胜利。

资料: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