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山区罗店镇,一个曾经以传统工业为主的村庄——四方村,如今正蜕变成为集文旅、农业、商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引入新兴业态、优化基础设施,四方村不仅实现了集体经济转型,更以跨村协同机制推动区域共同发展。这一蝶变背后,是基层治理创新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双向赋能”,也为上海“北转型”战略下的乡村发展提供了鲜活注脚。 “乡村振兴不能单打独斗。”四方村深谙此理,积极打破传统村域界限,与周边的金星村、义品村携手,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跨村协同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三村联合购置商务楼资产,创新性地打造了“租金+分红”的多元收益模式,不仅壮大了各自的集体经济,更实现了区域资产的保值增值。 协同机制的力量更体现在解决区域性公共难题上。面对村民普遍反映的公交线路覆盖不足、跨村河道治理责任不清等问题,四方村依托联席会等常态化议事平台,汇集民意、凝聚共识,形成区域协同解决方案。在推动方案落地过程中,村“两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上级部门反映诉求、争取支持。河道治理等区域性事务也在协同框架下得到更高效的推进。这种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以区域共同体理念推动共建共享的实践,为宝山“北转型”战略下的乡村连片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随着宝山“北转型”战略推进,四方村正谋划更深层次融入区域发展:依托美兰湖生态资源打造农旅融合项目,对接区级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四方村的实践表明,通过党建引领、民意驱动、产业创新和区域联动,传统乡村完全能焕发新生机。这一经验已纳入宝山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库,为同类地区提供参考。 从工业旧地到网红村落,四方村的蝶变是上海乡村振兴的微观缩影。在这里,土地的价值被重新定义,村民的角色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区域发展从“各自为政”走向“共建共享”。随着“北转型”战略的深入,更多“四方村故事”或将在这片热土上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