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他们在杨浦共话产业创新路径,共商区域协作新机制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16 11:47:43

近日,一场以“江海相融 同链共济”为主题的产业盛会在杨浦举行。在这场融合了历史智慧与现代创新的“产业链共创营”暨跟岗干部学习交流活动上,来自清北复交、国科大、纽约理工等国内外近20所高校的校友会,区内外科技、产业、资本等各方的企业家代表,杨浦、济南、江阴、郑州等各地的百余名干部齐聚一堂,通过专题授课、案例分享与互动研讨,共话产业创新路径,共商区域协作新机制。

百年工业,基因孕育创新动能

“从纺织机械的轰鸣到人工智能的算力,杨浦的工业基因始终在迭代新生。”活动伊始,杨浦区委办公室原一级调研员刘伦峰的讲述,将大家带入一段跨越世纪的工业史诗。作为“老杨树”宣讲团成员,他以“杨浦工业发展的历史与展望”为题,生动阐释了这片土地如何完成从“产城”到“学城”再到“创城”的三重跨越。

在专题授课中,那些斑驳的工业厂房与崭新的科创园区在历史长河中交相辉映。大家清晰地看到,杨浦正将百年工业积淀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这种以古鉴今的发展智慧,为区域产业转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参考坐标。

四链融合,激发产业新活力

活动现场,区发改委代表对“1+2+3+4”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解读,犹如打开一扇观察未来产业发展的窗口。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融合路径,在政策框架中展现出清晰的实施脉络。而选调生产业链研训小组带来的“行动学习法”展示,则让三大产业链的调研成果跃然眼前。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突破性探索,“工业上楼”带来的空间革命,银发经济市场的精准策略……这些来自一线的数据洞察与策略推演,彰显出了杨浦产业创新的蓬勃活力。

随后,清华校友企业家代表董重青关于“四链智能融合”的独到见解,更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高校校友会代表与企业家们热烈的互动交流,共同勾勒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美好图景。

跨域协作,破解发展难题

此次活动也搭建起了一座横跨东西的协作桥梁。济南干部带来的“头部电商驱动产业集群”模式,与杨浦创新生态碰撞出合作火花;江阴代表分享的“工改突破空间瓶颈”经验,为土地资源制约提供了创新解法;郑州“双链长制”与都市工业园布局策略,则展现出跨域政策协同的广阔前景。

这些来自不同区域的实践智慧,在杨浦这个“创新熔炉”中相互激荡。与会人员发现,看似迥异的发展路径背后,竟隐藏着诸多可复制的创新方法论。“这种打破地域界限的思想交流,正悄然重塑着区域协作的新范式。”一位干部激动地说。

三位一体,锻造专业铁军

“产业链共创营”独创的“实践+研究+培训”三位一体模式,开辟了干部能力提升的新路径。据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让干部在“发现问题——解剖问题——解题施策”全流程中淬炼本领的机制,正在将干部的专业化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动能。

当前,杨浦正在通过扩大“产业研训协作圈”,锻造一支懂产业、会创新、善协同的专业化干部队伍。未来,杨浦将进一步扩大“产业研训协作圈”的影响力,为加快建设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打造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北部增长极提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保障。

文字 | 窦雨琪

图片 | 窦雨琪

编辑 |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