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当“老戏台”遇上全息投影,松江艺术家用科技唤醒传统文化

转自:上海松江 2025-08-15 20:53:17

全息京剧、全息文物、全息模拟沙盘等展品不间断地发光、旋转、变幻……这间“科技艺术馆”般的艺术家工作室就藏在位于松江的时尚谷创意园中。工作室的主人是包为跃和张弘夫妻,他们均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目前都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任教。正值暑期,对艺术家来说也是创作的高峰期,8月12日,记者探访了他们的工作室。

进门处是一张密密麻麻的“挂毯”,一通电便“星光闪烁”。“这是我的装置艺术作品《光子编织》,是用纤维和LED编织排列成摩尔纹和光波纹路,观众一靠近就会引起两重纹路相互纠缠干扰。”张弘介绍,“作品意在提醒人们对技术的反思,今天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量,却在日益失去消化和理解这些信息的能力。”

与“挂毯”相对的是几件用老家具打造的艺术品。在全息投影技术的加持下,“老戏台”上好戏重演,仿佛再现了鲁迅笔下《社戏》的模样。“我喜欢旅游,尤其喜欢逛那些人文气息浓郁的古镇老街。看到很多地方虽然还保留着历史悠久的老戏台,却为了保护文物而将其围挡空置后,就迸发出了这样的艺术创作灵感。”张弘表示,希望下一步,能把这样的技术应用到真正的园林戏台中,京剧演员的全息录像可以实现与真人一样大的效果,在光线作用下将难辨虚实,既保护了文物,也能让文物与观众互动起来,再现活力。

和妻子的实物装置艺术相比,包为跃的艺术作品完全是数字虚拟影像作品。《呼吸的浮雕》用三维技术再现了他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记忆,带大梁的自行车、铁皮暖水瓶、黑白电视机等旧物在雪白的背景墙上显现、清晰、消散,循环往复。

早在2010年,包为跃就曾担任上海世博会“城市生命馆”的多媒体总监,并为各大展馆和机构提供基于全息、VR、XR、AR、数字人等新媒体技术的展览展示解决方案。从全息文物修复、数据可视化沙盘,到上海天文馆“太阳的邻居”、大连圣亚的数字改造,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各大展馆和商业空间都展示过他的数字艺术作品。

如今,不知不觉已在松江定居了14年,他们夫妻俩越来越喜欢这个“第二故乡”。“在这里既能接触到上海最优质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资源,又能和最核心商圈的浮躁保持一定距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就是最理想的环境。”包为跃吐露心声。

记者:贾丽 实习生:孙浙琳

编辑:周加姚 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