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社联 > 文章详情

资讯 | “望道计划”两种新书分享会举行

转自:上海市社联 2025-08-15 20:38:38

8月14日,“望道计划”新书《向“新”赋能:超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研究》和《青年的选择:在传播与接受之间》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分别举行。两位作者各自围绕新书主题,作了专题分享,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热切交流。

如何凝聚超大城市的新兴力量?

新兴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也是党的建设的前沿和战略阵地。活动现场,《向“新”赋能:超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研究》一书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凯由自身的社会调查经历切入,用“12345”总结提炼了本书精华,如何应对新兴社会力量的崛起是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经历的一大考验,新兴领域党建在这个过程中对三类对象做到“两个覆盖”,历经不断升级,已从侧重建支部的1.0版逐步迈入善治理的4.0版。在新时代条件下,推进超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更要处理好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等五对关系。通过现场讲解真实数据与案例,生动诠释了党建是看得见的生产力。

百年前的青年,如何选择?

传播不仅仅是单向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一个传播与接受的双向过程。《青年的选择:在传播与接受之间》一书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邓军从人们对于传播与接受的惯常理解讲起,即大众往往将传播等于接受,认为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泾渭分明。然而百年前的青年并非单纯的被灌输者,也是接受者、传播者、中介者。邓军通过引用《中国青年》《学生杂志》等史料,展现20世纪五四运动后,面对新旧交替、思想激荡的社会,青年在思想与现实之间所陷入的热望与烦闷,促使他们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重要选项。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深入剖析也为当下的青年提供了启迪。

“望道计划”由上海市社联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打造,旨在资助一批有学术引领力和大众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出版,培养一批关照中国现实的上海中青年社科学者,推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近期,“望道计划”推出五种新书,分别为《向“新”赋能:超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研究》《青年的选择:在传播与接受之间》《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技术变革、生产方式与大国地缘战略的演进》《明日的艺术:战争年代的文学经验与形式实践》《算法的创新之维:人工智能算法发明专利授权问题研究》。既有聚焦特定历史时期的专题研究,又有对前沿学术热点的争鸣与探索。

《向“新”赋能:超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研究》

周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5.7

本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模式与经验等多个维度聚焦超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问题,主要涉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三新”领域。尤其是以上海新兴领域党建探索为例,生动展现了党的组织与中国经济社会最活跃“细胞”的相融与共生过程。包括新兴领域党建的理论叙事、实践模式、空间场域、优化方略等主要内容,着重展现了新兴领域党建是先锋队政党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高效能治理、促进民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

《青年的选择:在传播与接受之间》

邓军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5.7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起点,聚焦20世纪20年代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并以《中国青年》和《学生杂志》等为主体史料,兼顾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其他期刊、回忆录、日记等史料,历史地分析经济基础与阶级理论、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农民与革命三组重要马克思主义观念的传播,阐述青年如何根据自身最为关切的经济与平等、地方与世界、城市与农村等问题,来认识、转化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对青年以及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重塑,进而思考当代马克思主义应如何回应青年的问题。

《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技术变革、生产方式与大国地缘战略的演进》

叶成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5.8

与传统的地缘政治学仅强调陆海权战略不同,本书探究地缘战略的政治经济基础,并试图从演化的视角,给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学分析框架。本书认为,尽管地理禀赋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技术变革能够改变社会核心财富的生产方式,从而赋予地理禀赋新的含义,导致各个阶段权力结构的地缘分布发生变化。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后工业时代,行为体谋求的核心资源与权力发生了从土地到海权再到数字权力的变化。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下,中国既要根据生产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地缘战略,也要发展新型生产力,积极塑造有利的地缘环境。

《明日的艺术:战争年代的文学经验与形式实践》

唐小林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5.8

本书在发掘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茅盾、丘东平、沈从文、丁玲、萧红等作家的小说、散文、日记等抗战书写,将形式分析与社会史视野相结合,尝试在历史现场中激活其政治潜能和美学活力,以此重新讨论中国抗战文学的独特历史经验和形式探索,为总体性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提供新的思路。

《算法的创新之维:人工智能算法发明专利授权问题研究》

姚叶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5.7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是其灵魂,数据是其“母乳”,算力是为基石。在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时代,有关智能算法问题的探讨既有学术研究考量的价值,也具有国际战略谋划的意义。本书将研究重点置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如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等,通过提出人工智能算法对专利审查各步骤的冲击,运用经济学、伦理学理论一一提出制度因应。同时,探讨如何完善专利伦理审查的制度规范和审查流程,为我国专利法修改提出建议。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