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沪上知名女主持也去排队了?新天地旁就能吃到社区价,高峰期一座难求,老人还有专属优惠!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8-15 11:55:24

8月14日中午,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坊》联手黄浦区融媒体中心走进淮海中路街道社区长者食堂,感受城市生活的“烟火味”和“人情味”。

看看新闻APP“坊间食堂”专区、《新闻坊》微信视频号在中午12点至13点长达一个小时的直播中,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坊》主持人施琰带领大家探秘这家在新天地旁的福荟食堂。

在直播中,施琰先后采访了在社区食堂就餐的老人、上班族以及厨师团队。黄浦区民政局、淮海中路街道以及运营方——慧享福品牌运营负责人,“新天地旁也能吃到社区价!揭秘藏在CBD里的本帮食堂”。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长者食堂位于淡水路325号1楼,这原来是一幢综合办公楼,经过改建,变身为淮海中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长者食堂以及养老院。位于底楼的淮海中路街道社区长者食堂由淮海集团建设,慧享福品牌运营,取名为“福荟食堂”,食堂只有8张桌子32个餐位,可谓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自2023年底对外开放以来,前来就餐的人数逐渐增多,在中午就餐高峰时还需要在大厅外摆位。目前每天对外供应早餐和午餐两餐,早餐为7点到9点,午餐为10点半至13点,平均每天供应量在450客左右,高峰时超过500客。

随着就餐人数越来越多,现在午餐开放时间已经从原来的11点提前到了10点半。记者在早上8点左右看到,前来就餐的社区居民和上班族接连不断。在收银柜台前,醒目地显示早餐供应的品种和价格,从花卷包子到馄饨,从面条到豆浆,12个品种虽然不多,但基本涵盖了居民通常的早餐品种。

79岁的社区居民朱老伯告诉记者,买了一杯豆浆和两只肉包,价格7元6角,很实惠。“这个价格肯定合算的。买好之后带回家,看看电视,吃吃早饭,蛮开心。中午再来买点中饭。”74岁的社区居民何先生的早餐是一碗大馄饨加一只蛋,“10多元,味道蛮好。有时候在外面吃的东西,吃好之后回去嘴巴又苦又干,这里没有,蛮好的。”

8点15分过后,附近上班族前来用餐人数开始增多,他们点上一碗面条,再加上两三个浇头,或者点上一杯豆浆,加上一只馒头,吃得很是实惠。上班族蒋女士点了辣酱面加咸菜浇头,一共21元,“价格是OK的,味道也蛮好,吃得也放心。”

为减少就餐者高峰时段可能遇到的排队时间过长的情况,食堂还设置了智慧取餐柜,只要提前通过小程序点餐,到现场马上就能取到当天的早餐。上班族谢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智慧取餐的方式非常适合上班族,只要事先通过APP订好,到时过来就能取到,时间上会便捷。另外这个食物美价廉,吃起来也很放心。”

与不少社区食堂不同,在“福荟食堂”就餐,需要就餐者先到点餐台点餐付费,然后再到取餐台取餐。在餐单大屏上显示,同一品种的价格有两个,一个是“长者价”,一个是正常价格。黄浦区年满长者优惠价当日可以享受两次,单次金额不超过50元。不少老人在付费时用一张街道的助老卡刷一下。这张助老卡就是黄浦区老人熟悉的“五边十色卡”,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只要根据要求,到街道或者居委会申领,就可以享受长者优惠价。

截止到去年年底,凭借着这张卡,老人可以到全区所有街道的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以及黄浦区的光明邨、大富贵、丰裕、沈大成、鲜得来、小绍兴、大壶春、老人和、洪长兴等近30个品牌的近60家门店享受折扣优惠,其中绝大多数门店是老字号企业。钱阿婆告诉记者:“点了菜饭、盐水鸭和三鲜肉皮,不用老年卡需要36元,现在有了老年卡只要32元多一点,便宜了大约4元。”75岁的冯老伯告诉记者:“我们黄浦区的敬老卡到各个点,老人刷卡一般是打8.5折,到黄浦区其他老字号的店也打折,有的是套餐,这是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我们感到幸福感满满,因为吃饭也是一个很大的事情。”

在福荟食堂就餐的社区老人占比三分之二,上班族占据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居住了几十年的老上海。为了让老人吃得饱又吃得好,烹饪出符合老人口味的菜肴,厨师都在上海工作了20年以上,这样烧出来的菜肴更加符合老上海的口味。在设置菜单时,做到既保证主体就餐人群的社区老人,又兼顾来自各地附近上班族的地方口味。

主厨刘俊告诉记者:“在设置菜单的时候考虑到有很多老人都是天天来,所以我们每天的菜单是不重复的,每周保证有70道菜供老人选择,保证老人在营养方面能够有均衡的搭配。”食堂开业以来,不少特色菜肴受到老人的欢迎,像清蒸雪菜黄鱼、五香肉丝、清炒鸡块等都是销量居高的菜肴品种。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就餐的不少老人准备了容器,不仅在食堂吃,吃完以后还买一些菜肴带回家。沈老伯告诉记者:“淮海中路街道社区食堂品种虽然比较少,但是蛮适合老年人吃的,老年人吃了这个菜都是比较放心的,我们现在天天到这里来吃已经习惯了。”

随着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不少人对食材的新鲜程度有更高的要求。福荟食堂在选用食材烹饪时,杜绝预制菜,坚持采购最新鲜的食材进行加工烹饪。记者在后厨看到,早餐时间还没有结束,厨师团队就在厨房里忙开了,厨师王远贵从事厨师行业已经超过了20年,他正在烹饪不少老年人夏日里喜欢的老鸭扁尖汤。厨师王远贵告诉记者:“我们的扁尖老鸭汤采用的是三年以上的老鸭,扁尖采用安吉的扁尖笋,因为这个比较嫩,比较鲜,经过小伙慢炖4小时以上,口感炖好,比较适合老年人。”

灶台上,两位厨师正在忙碌着烹制当天的菜肴,色泽迷人的鱼香肉丝散发着扑鼻的香气,滑嫩清爽的清炒鸡块让人垂涎。“我们的采购是每天在晚上下单,早上供应商一早送过来,基本上在当天用完。当天用不完的,我们基本上也就不用了。”

由于福荟食堂楼上就是福荟颐养院,养老院的子女经常会与老人在食堂里一起吃个饭。子女在家烧几样老人吃的菜,再在食堂买几样小菜一起吃个饭,就像在家一样。

由于社区食堂的这栋楼是综合楼,所以场地采取“潮汐式”管理,就餐时间段之余,食堂场地也有多种用途,除了街道举办各种活动之外,平时食堂还是一个社区老人交流互动的平台。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早餐时间过后,不少居民会陆续来到这里,在收银台前摆上一只自己带来的容器,犹如上世纪到小菜场排队买菜放石头占个位,表示自己已经在这里排队。随后大家三五成群坐下来聊天拉家常。

尽管黄浦区的为老送餐上门服务已经覆盖全区,但还是有不少社区居民愿意在这里会见老朋友,结交新朋友。66岁的季老伯告诉记者:“这里老年人比较多,大家同年代的人互相交流交流,有共同语言,讲讲社会上的情况,聊聊家长里短。尤其现在是天热,外面出去又热,在这里有空调,环境又好,大家互相交流交流,又凉快,到了时间买点吃吃,省得自己烧了。”

每逢周日,食堂边的理发室门前,好几位老人在这里等候理发。社区志愿者专门前来为社区居民理发,10元一位,老人们吃个饭,顺便剃个头,方便又实惠。

在大楼进口处,还设立了瑞金医院预约就诊自助机,市民只要用医保卡,就能在这里进行门诊预约,很是方便。

整个直播过程受到广大网民关注,在线观看《新闻坊》公众号的人数为1.4万,点赞数为1.8万,反响踊跃。上海市黄浦区融媒体中心的“上海黄浦”微信视频号和上海黄浦APP也进行了同步直播,并进行相关报道。此外,昨晚《新闻坊》微信推文阅读量超过10万+,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本周六17点30分的《新闻坊》栏目还将进行相关新闻报道。

记者 / 刘惠明

编辑 / 刘晓静

图片 / 刘惠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今夏最酷!就在外滩1号

2. 8月中旬,会高温“大满贯”吗?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