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公开课集萃·单元④|郊野空间保护与提升:协同保护与有序提升,构建超大城市郊野新生态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08-14 18:21:36

本期推送凝练呈现2025年上海城市规划高质量发展公开课第四单元“郊野空间保护与提升”核心课程。该单元系统梳理“沪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保护、湿地生态空间规划、郊野单元规划管理模式与工程土方综合利用等重点议题,展现上海在超大城市背景下对郊野空间营造、生态保护、乡村风貌传承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最新探索与实践。

专题授课篇

课程15

“沪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的总体思考、政策解读和工作实践

许健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副局长

课程围绕“沪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的保护与传承,系统介绍村落风貌普查、专项规划及行动方案的整体推进思路与主要成果。对本土民居村落的价值挖掘与江南水乡风貌塑造路径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分享了松江天马山、金山亭林松隐、浦东大团赵桥等首批营造试点的创新做法,展现上海对郊野风貌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课程16

以水为脉,以湿为意——上海湿地生态空间规划研究

吴燕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用途实施处 处长 

课程聚焦“美丽上海”建设目标下的湿地生态空间保护与营造,系统梳理调研普查、专题研究、规划编制及管理创新。全面介绍湿地生态空间的分布格局、类型特征、功能价值与发展目标,解析“一带三网”空间结构和分级分类管控要求,探讨从制度建设到“营造工具箱”的多元化实施路径为提升城市生态韧性提供“上海样本”。

课程17

超大城市郊野地区规划管理模式创新——上海郊野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系统解读和工作实践

殷玮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分院 院长

课程着眼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郊野地区水田林路村传承保护、整理修复、复合赋能的新要求,系统介绍新一轮郊野单元控详规划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政策配套,以青西地区为例,详解单元划分、网格化管理、“蓝绿基因”分析和“郊野立方”规划设计等方法创新,探索适应超大城市特征的空间治理模式。

课程18

创新超大城市工程土方综合利用理念——上海工程土方综合利用的规划资源工作实践与思考

顾红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用途实施处 副处长

课程聚焦工程土方综合利用在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梳理上海在土方产生、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最新政策与实践。结合浦东三岔港楔形绿地、大吴淞启动区等典型案例,重点解析工程土方在岸带、郊野、城镇、海洋等多类空间的综合消纳与价值转化,并分享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分类施策和数字赋能的创新机制与实践经验。

现场教学篇

城市规划展示馆“沪派江南”主题展

赓续水乡基因,描绘沪派江南美丽画卷

“沪派江南”主题展集中展示“沪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系列工作,具体包括特色村落风貌调研普查、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首批试点营造等汇集上海本土自然地脉、历史文脉、风物特产和公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创新实践成果,重点呈现金山亭林、青浦金泽、浦东大团等典型试点营造以乡村“三师联创”形式,探索“谋划、策划、规划、刻划、计划”模式,推进营造更原真的沪派江南水乡底色底版,塑造更具特色的沪派江南村落风貌,打造更富魅力的沪派江南乡野活动的实践探索,全景展现了上海在超大城市背景下进一步促进城乡链接,赓续沪派江南基因,保护传承沪派江南文化,打造文化自信的上海样本。

“郊野空间保护与提升”单元课程通过乡村风貌保护、生态空间治理与土方综合利用的多维实践,提供了超大城市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上海经验。公开课课程集萃至此圆满收官,敬请期待后续分享交流!

公开课课程总览

相关阅读

公开课集萃·单元①|聚焦“五个中心建设 服务培育新质生产力:以规划统筹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公开课集萃·单元②|总规实施与重点地区规划:以高水平规划统领空间新格局

公开课集萃·单元③|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以存量更新与都市营造推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来源:上海规划资源教育培训)